於塞納河中的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是巴黎城區的發源地,豐富的歷史痕跡讓這個小島又被稱為「城島」,著名的巴黎聖母院和聖禮拜堂都位在島上。想要好好一覽西堤島的風光,只要搭地鐵到【Cité】站下車,就能輕鬆以步行的方式抵達島上所有的重要景點。
地鐵【Cité】站內有種老巴黎的風味,很美
連地鐵的出口裝飾都十分精緻
西堤島的景點距離都很近,輕鬆散步就能抵達(圖片來源:網路)
西堤島上有好幾個我們想要造訪的景點,這天逛完橘園美術館後才過來,只打算利用巴黎博物館卡(Paris Museum Pass)逛逛「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和「聖禮拜堂」(La Sainte Chapelle)。抵達西堤島時天空開始飄雨,排隊等著進入聖禮拜堂的人龍又好長,我們本來想先逛囚禁過拿破崙三世及瑪麗王后的巴黎古監獄,在附近晃了好大一圈卻找不到入口;問了巴黎司法大樓(Palais de Justice)的服務人員才知道,原來古監獄因為策展而暫停開放,幾天後才會重新開放。
巴黎司法大樓(Palais de Justice)
聖禮拜堂超長的排隊人龍
古監獄沒得看,我們也只能加入聖禮拜堂的排隊人潮,還好因為下雨參觀的人也變少,我們沒排多久就能入內。
聖禮拜堂的參觀入口
聖禮拜堂的外觀看起來很不起眼,老實說我在參觀的當時也不知道進去要看什麼,只知道似乎是座古老的教堂,收藏了耶穌受難時所戴的荊冠及十字架碎片等。
聖禮拜堂不起眼的外觀
聖禮拜堂是由路易九世下令興建,於西元13世紀時期修建而成,建造的目的在於保存耶穌受難時的聖物,而路易九世花在聖物上的金錢,卻遠比修建聖禮拜堂的花費更高,也就是說整座教堂還不如聖物值錢的意思。
教堂內部
路易九世又稱為「聖路易」,是位非常虔誠的教徒,聖禮拜堂內就放了一座他的塑像
走進聖禮拜堂,只看到一間狹小的禮拜堂,斑駁的牆面加上昏暗的燈光,除了路易九世的雕像跟紀念品店外,可說是乏善可陳。我跟老大面面相覷,不懂外面那一大串人龍排隊進來到底看什麼(很多人還特地買票入場,門票要價10€,一點都不便宜),到處晃晃時突然發現旁邊有個往上的窄小樓梯,而且似乎一直有人往上走,我們也跟著大家的腳步一起上樓看看。
教堂一樓的彩繪玻璃
教堂的牆面有點破舊,明明收了門票費怎麼都沒好好維修
往上禮拜堂的指標
通往上禮拜堂不起眼的樓梯
走進聖禮拜堂二樓的上禮拜堂,環繞著教堂的美麗彩繪玻璃映入眼簾時,那如夢似幻的美景看得我們目瞪口呆,原來聖禮拜堂的重點在這裡!
上禮拜堂彩繪玻璃的美麗景致
比起只是驚訝於彩繪玻璃之美的我,老大可說是興奮過頭了,據老大說,有次謝哲青去他們公司演講(是的,就是”哲青,你怎麼說?”的那位哲青,聖禮拜堂的照片可在「歐遊情書:因為太美,一定要說給你聽的風景」的書內找到),Show了一張非常驚人的彩繪玻璃,他依稀記得是在巴黎的教堂,一直以為是巴黎聖母院,本來就打算這趟旅行一定要去看看。沒想到那張讓他印象深刻的照片,竟然取景於名不見經傳的聖禮拜堂,我們也誤打誤撞地來這邊參觀,讓他開心得不得了!
超夢幻的彩繪玻璃
教堂的穹頂
這座華麗又挑高的上禮拜堂其實是以前國王和王室成員作禮拜的地方,被15扇巨大的彩繪玻璃窗包圍,即使外頭天色灰暗,透過彩繪玻璃帶點藍紫的光線,還是讓整座禮拜堂沐浴在浪漫的色彩下。彩繪玻璃上描繪著新約及舊約的聖經故事,總面積達618平方公尺,看得讓人眼花撩亂,可惜有一部份的彩繪玻璃正在維修,無法一睹彩繪玻璃的全貌,有點可惜。
細緻的彩繪玻璃
彩繪玻璃描繪了聖經中的故事
維修中的彩繪玻璃區
心滿意足地離開聖禮拜堂,這座小教堂讓我們大開了眼界,真可說是我們見過最燦爛的彩繪玻璃設計了。沈浸在彩繪玻璃天光下的神聖氣氛,叫人十分迷醉,非常推薦前來感受一下。
Info:
聖禮拜堂(La Sainte Chapelle)
Add.:Sainte-Chapelle 8, boulevard du Palais, 75001 Paris
Website:http://www.sainte-chapelle.fr/en/
Ticket:10 €,可使用Paris Museum Pass
Access:
Metro : Line【4】Cité
隔了幾天,我們又重回西堤島,這次的重點是拜訪有著沈重歷史包袱的「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
巴黎古監獄跟聖禮拜堂在同一條街上,其實可以排在一起參觀,我們是因為古監獄準備展覽而暫停開放,只好隔個幾天再來拜訪。雖然行程因此變得零散,卻也因為這個契機,我們有機會參觀了在古監獄舉辦的「聖路易展」(Saint Louis),對聖路易(聖路易就是下令建造聖禮拜堂的路易九世)這位「中世紀的完美國王」有了初步的認識。
地鐵站都有聖路易展的廣告,舉辦地點就在巴黎古監獄內
巴黎古監獄的入口
巴黎古監獄在10世紀到14世紀曾是法國國王的王宮,1358年王室放棄了這座宮殿,遷移到對岸的羅浮宮。1391年,這座建築改為監獄,羈押了罪犯和政治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許多囚犯在這裡被判決死刑而送上斷頭台。
走進巴黎古監獄,首先看到布置成「聖路易展」展場的軍人大廳,跟著指標繞一圈,就可以從這些保存下來的歷史文物瞭解聖路易曾有的輝煌。關於聖路易的故事非常多,除了他曾經領導2次十字軍東征外,在他的統治時期,法國政治清明、人民生活穩定繁榮,讓他被譽為是中世紀歐洲君王的典範,也因此獲得「聖路易」(Saint Louis)的稱號。
聖路易展佔據了整個軍人大廳,想參觀古監獄只能跟著動線前進
聖路易展展出的文物
雖然被展覽佔據了大部分的大廳,仍可以窺見一小部分中世紀皇宮建築的氣派,穿過大廳的紀念品區之後,才能進到古監獄的參觀範圍。
氣派的軍人大廳
精緻的石造旋轉梯
古監獄重現了中世紀的牢房生態,根據囚犯的身份地位跟富有程度,入住的牢房等級也各有不同。沒錢沒勢的人牢房裡只有稻草,也只能睡在稻草堆上;付得起錢的人就能住有床的牢房,雖然空間不大但至少有點尊嚴;而有錢又有勢的人住的就是有床又有書桌的單人房。人生真的很不公平,連罪犯都有等級之分。
稻草房
有床的牢房
有床又有書桌的單人房
除了牢房外,這裡還有以前監獄「牢頭」的辦公室,這個人負責記錄囚犯們的活動,辦公室內還保存了油燈跟牢房的鑰匙,非常有真實感。
監獄的辦公室
牆上的油燈及鑰匙
古監獄另一個參觀重點,就是瑪麗王后(Marie Antoinette)的牢房。瑪麗王后原是奧地利的女大公,嫁到法國後不改奢華度日的作風,引燃人民的怒火,最後醞釀成法國大革命。這位王后最著名的小故事,就是曾在大臣諫言人民無麵包可吃時,講出一句:「那就讓他們吃蛋糕呀!」。雖然後來證實並無史料記載這件事,但這位西方「何不食肉糜?」的赤字王后,在這間小小的牢房裡度過人生最後的76天後,還是被推上了斷頭臺。
瑪麗王后的牢房
獨自坐在牢房內的瑪麗王后
負責看守的衛兵竟然還玩牌,有沒有這麼爽
在法國大革命最恐怖的統治時期,古監獄內曾關著多達1200名男女囚犯,甚至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內,將大約2780名囚犯送上了斷頭台。革命大廳內呈現了這段血腥歷史被處死的人名,監獄內中世紀王族使用過的小教堂,或許也曾默默地安慰了這些無奈走完人生最後旅程的人民,讓他們的內心得到了平靜。
革命大廳牆上就是當時被判處死刑的人名
瑪麗王后(Marie Antoinette)也被列在其上
古監獄內的小教堂
走出灰暗的建築物,我們在古監獄的小中庭遇到一群可愛的小朋友正在進行校外教學,這個小中庭是以前的「女囚庭院」,女囚犯們被送去處決前,就在這裡跟親友道別。隨行老師認真地講解,小朋友們純真的臉上似乎也染上了一絲凝重,這段歷史或許太過沈重,但能從歷史中學到教訓,才是人類成長的動能。
女囚庭院
可供女囚洗滌衣物的小水池
認真聽解講的小朋友們
Info:
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
Add.:Conciergerie 2, boulevard du Palais, 75001 Paris
Website:http://www.paris-conciergerie.fr/en/
Ticket:8.5 €,可使用Paris Museum Pass
Access:
Metro : Line【4】Ci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