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古墓奇兵」電影而聲名大噪的美麗寺廟--塔普倫寺,是樹與寺廟基石結合的自然奇觀
一座寺廟,走過八百年的歷史,因熱帶叢林孕育的文化而生,也因叢林內強勢生長的林木而頹傾,一場樹與岩石的戰爭沒有勝負,反而以和諧共存寫下結語。而這樣的自然奇觀,構築了「塔普倫寺」(Ta Prohm)的獨特景致,讓它成為好萊塢電影鍾愛的拍攝場景,是來吳哥窟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
樹根纏繞著塔普倫寺的遺址,讓這座寺廟別具特色
塔普倫寺位於吳哥窟遺址群的中央地帶,離小吳哥不遠,通常會排在同一天的參觀行程。我們離開小吳哥(Angkor Wat)並用完餐,嘟嘟車司機就載著我們到塔普倫寺的東門下車,讓我們到寺廟內繞一圈後,再從西門接我們離開。
塔普倫寺在吳哥窟遺跡的中心,順道看了周邊幾座寺廟(圖片來源:Angkor Tour Guides)
塔普倫寺區域地圖
走過有些殘破的東門進入塔普倫寺的範圍,往前還要再走一小段路才能抵達寺廟入口,寺廟前的大空地雖然還在,但曾有的聖池早已不見蹤跡,連十字形平台都被大樹無情地紮根。寺廟入口圍牆復原得不錯,牆上的浮雕經過了幾百年的歲月一樣栩栩如生,吳哥王朝的建築工藝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東門入口
東門牆上的浮雕
寺廟前空地上殘存的建築
盤據在十字形平台上的大樹
塔普倫寺入口
復原情況良好的建築
外牆上的浮雕
走進寺廟內,還來不及細細欣賞這裡的一樑一柱,生根在寺廟建築上的巨大木棉樹吸引了我們所有的目光。侵占塔普倫寺的樹種主要是木棉樹與絞殺榕,粗大呈淡褐色的木棉樹生命力強,巨大的樹根可將整座建築包住,與巨石共生。
與寺廟建築共生的木棉樹
排隊才能拍的合照
塔普倫寺的復原工程仍在持續進行中,處處可見散落的巨石與建築工程的工地,這種殘破感相當符合我的胃口,每個角落都讓我好喜歡。
殘破的寺廟建築
當初下令建造塔普倫寺的國王一定沒想到,這座壯麗的寺廟,竟然會因為幾顆樹的種子而殘敗,卻也因為這種共生的奇景,反而打響塔普倫寺的名號。
樹與建築共生的獨特景觀
有請老大人來當比例尺
延伸至天空的木棉樹
這樣的美景,或許就是電影熱愛來這裡取景的原因。
古墓奇兵的電影場景(圖片來源:網路)
走在塔普倫寺中,彷彿正在森林中進行一場探險,每一個轉角都是驚喜、每一個乘載了數百年歲月的角落,都記錄了吳哥王朝曾有的輝煌燦爛。當初闍耶跋摩七世修建這座寺廟,是為了紀念他已逝的母親,廟裡到處都可見到的仙女浮雕,據說就是以他母親的形象雕刻而成。幾百年之前,當闍耶跋摩七世走在廟裡看著這些浮雕,心裡也正想像著記憶中母親溫暖的微笑。
寺廟內的通道
每個轉角都好美
精細的雕刻處處可見
寺廟內的牆面據說曾鑲上各式寶石,現在只剩一個一個小洞
結束在塔普倫寺的參觀行程,我們從西門離開寺廟,復原得相當完整的西門可窺見初建成時的風光,外側的闍耶跋摩七世四面微笑頭像也許會因此感到欣慰吧。
塔普倫寺西門
寺廟復原紀錄
塔普倫寺外側還有座闍耶跋摩七世四面微笑頭像,彷彿闍耶跋摩七世在此落款
離開塔普倫寺後,澎湃的心情尚未歸為平靜,嘟嘟車司機馬不停蹄地帶我們前往接下來的幾個景點。先是前往擱置上千年卻未完成的「塔高寺」(Ta Keo),這座寺廟又為稱「茶膠寺」,有著樸實沒有任何雕刻的外表,傳說因為建造時期出現雷擊之不詳之兆,因而停工不再建造,看起來很像用樂高積木堆出來的方正建築,我們只在寺廟前拍張照,連下去參觀都沒有力氣。
塔高寺
遠遠地留下一張與塔高寺的合照
另外兩座「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及「塔瑪儂寺」(Thommanon)都在塔高寺附近,我們連下車都沒興趣,直接在嘟嘟車上拍個到此一遊照。看到我們這麼沒有行動力,嘟嘟車司機只好提議把這天部分的行程移到隔天,讓我們別那麼累,遇到連下車都懶的遊客他應該也很無奈。
周薩神廟
塔瑪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