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市區不大,排個1~2天就能走遍各大景點,是個小而美的首都城市
很多人對布魯塞爾的第一印象,都來自於那座曾被法國文豪雨果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廣場」的「大廣場」、名聞遐邇的「尿尿小童」等。這些從中古世紀延續至今的建築精華雖然建構了布魯塞爾的城市風範,但在這些兼具古典與新藝術風格的建築之間,一面面繪滿了五彩繽紛漫畫的牆面,隨機出沒在布魯塞爾街頭,這樣衝擊又協調的畫面,讓我們在布魯塞爾散步之旅多了幾分童趣,也讓這座常被批評無趣又枯燥的城市,在我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我們的布魯塞爾散步地圖(圖片來源:網路)
布魯塞爾街頭的塗鴉牆
我們的散步之旅從鄰近輕軌電車站「Bourse」開始,這座車站的名稱翻譯成中文就是「證券交易所」,正對著古典風格的「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Bourse de Bruxelles),這棟建築是由拿破崙在1801年下令建造的,見證了19世紀時比利時的金融發展史。
氣勢磅礡的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
來自法國的拿破崙果然蓋出法式風格的建築物
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背面
在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後方是建於1125年的「聖尼可拉教堂」(Église Saint-Nicolas),這座早期的教堂外表樸實無華,牆邊還”增生”了好幾棟民宅,依附在教堂的厚牆上以節省材料費用,民宅共生是中世紀教堂很常見的現象,跟我們現在廟宇旁的香火鋪是一樣的道理,只是這些民宅現在都用來經營巧克力店或紀念品店,相當有趣。
聖尼可拉教堂
增生在教堂牆邊的民宅
教堂前可愛的雕塑
沿著小巷子前進就是著名的「大廣場」(Grand Place),這座長110公尺、寬60公尺的長方形廣場其實一點都不大(比起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布魯塞爾大廣場真的很小…),卻是布魯塞爾最有看頭的景點,廣場四周大部分的建築是以前的同業公會,每棟建築都各有其名字、並用屋頂或門楣上的裝飾來呈現各自的特色,讓整座廣場被金碧輝煌的建築襯托得別具特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上的最大亮點當屬擁有超高歌德式尖塔建築的「市政廳」(Hôtel de Ville)及現改做為布魯塞爾市立博物館的「國王之家」(Maison du Roi)兩棟建築,都可付費入內參觀。
市政廳
市政廳入口的牆面上有布魯塞爾市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
市政廳內的小花園
國王之家
大廣場上的建築大都重新裝修過,上了金漆的雕像讓牆面更加耀眼,不同的產業還會在以不同的方式在外牆上呈現自家的代表特色,精緻又好看。其中在一棟名為「星星之屋」的建築迴廊中,矗立了一尊比利時的民族英雄「塞爾克拉斯」(Everard t'Serclaes)的雕像,據說撫摸雕像可以帶來好運,吸引超多遊客前來朝聖。
多為各式產業同業公會的建築
布拉班特公爵之家
裝飾得金碧輝煌的建築牆面
最旁邊的嬌小建築就是「星星之屋」
建築迴廊內的塞爾克拉斯雕像
沿著星星之屋的迴廊一路前行,就能抵達超不起眼的著名景點「尿尿小童」(Manneken-Pis),只有53公分高的尿尿小童比我們想像中樣子小得很多,一不小心很容易就錯過了,難怪會被列為歐洲令人失望的景點之一(這些讓人失望景點我竟然去過好幾個,其中包括丹麥的小美人魚、法國的蒙娜麗莎畫像等)。
超不起眼的尿尿小童
要靠很近才能拍得清楚
拍合照順便當比例尺
路邊的鬆餅店矗立的雕像都比本尊好看
接著往上坡前進,邊走邊欣賞這座古典城市的街邊建築,沒多久就到了假日才會有市集的「大莎布倫廣場」(Place du Grand Sablon),這座廣場連接著建於14世紀的「莎布倫聖母院」(Église Notre-Dame du Sablon),高聳的哥德式尖塔建築外觀相當吸睛。走進教堂內部,沉穩的大理石建築本體搭配彩繪玻璃,更顯莊嚴肅穆。
非假日沒人潮,大莎布倫廣場淪為停車場
莎布倫聖母院
聖母院內部
彩繪玻璃
隔著馬路是另一座充滿綠意的「小莎布倫廣場」(Place du Petit Sablon),綠意扶疏的小公園中央矗立著比利時的兩位民族英雄、潺潺流出的噴泉讓這個充滿綠意的小角落充滿生命力,讓人忍不住想在這兒稍作停留。
小莎布倫廣場
兩位民族英雄的雕像
好喜歡這個充滿綠意的小公園
沿著Rue de la Régence往王宮方向前進,收藏了比利時重要藝術創作的「比利時皇家美術館」(Musées Royaux des Beaux-Arts de Belgique)就在這條路上,這次沒時間好好地逛逛這家美術館雖有些可惜,但想想我對比利時的畫家都不熟,唯一認識的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也稱不上是比利時人,沒好好認識皇家美術館也不算太可惜(這完全是自己安慰自己,有時間真想進去看看)。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
皇家美術館旁就是「皇家廣場」(Place Royale),正對著下方的藝術之丘,皇家廣場後方的建築物並不是皇宮,而是建於18世紀的「柯登堡聖雅格伯教堂」(Église Saint-Jacques-sur-Coudenberg),純白色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外觀搭配綠色屋頂的鐘樓,十分有氣勢。
皇家廣場
廣場正對著藝術之丘,居高臨下眺望布魯塞爾市區
柯登堡聖雅格伯教堂
雕像與鐘樓
比利時的「王宮」(Palais Royal de Bruxelles)離皇家廣場不遠,這裡是比利時王室的正式宮殿,也是比利時國王的行政居所及工作地點,皇室相關成員並不住在這邊。王宮屋頂的國旗如果升起,就表示國王現在正在裡面,外面還會有一臉嚴肅的警衛守護,戒備森嚴。
王宮
比利時的旗幟迎風飄揚
王宮外荷槍的帥氣女警
王宮對面是「布魯塞爾公園」(Parc de Bruxelles),這座長方形的公園是布魯爾市區最大的公園,園內林木成蔭,染上秋意的紅葉飄落一地,讓公園添了幾分蕭瑟,散起步來十分舒服。
布魯塞爾公園
離開布魯塞爾公園後,我們往「藝術之丘」(Mont des Arts)前進,途中經過典雅的樂器博物館,可惜這次沒時間進去參觀。藝術之丘是一座連接大廣場與皇家廣場的斜坡花園,建於1960年代,最前端有一座國王阿爾伯特一世(Albert I)穿著軍裝騎在馬背上的雕像,他妻子伊莉莎白王后的雕像則是捧著花束在對街與他遙遙相望,算是另類的牛郎織女。斜坡旁還有一個吸睛的「報時鐘」(Carillon of the Mont des Arts),鐘面上12個數字旁邊都挖空站著一個可愛的小人,據說他們代表著比利時歷史上12個重要人物,十分可愛。
樂器博物館
藝術之丘
藝術之丘的花園造景十分漂亮
藝術之丘最前端的阿爾伯特一世雕像
正對著阿爾伯特一世的是伊莉莎白王后的雕像
藝術之丘旁的報時鐘
鐘面上有12個可愛的小人
精緻可愛的鐘面設計
回望藝術之丘與斜坡上的柯登堡聖雅格伯教堂
繼續往「聖米歇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s-Michel-et-Gudule)前進,這座哥德式立面的大教堂始建於13世紀,一直到17世紀才完工,因此整座教堂的結構是在不同時期建成的,因為這裡的主教是比利時的總主教,教堂又位於首都布魯塞爾,所以這裡常被用來舉辦全國性天主教典禮,如皇家婚禮或國葬等,是比利時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聖米歇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哥德式的教堂立面
老大與教堂
教堂內部
精緻的彩繪玻璃
俯瞰眾生的雕像
宗教相關的畫作
精緻的「聖休伯特拱廊街」(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就在教堂附近,歐洲常見的拱廊街在布魯賽爾多了這麼一點甜蜜的氛圍,因為多了滿滿的巧克力香氣充斥其中。聖休伯特拱廊街初建於1847年,是座新古典主義點綴義式風格的購物商場,裡面有各式精品店及多樣化的巧克力名店,就算什麼都沒買光是逛逛都覺得自己好有氣質。
聖休伯特拱廊街
引進天光的拱廊街明亮又優雅
晚上點起燈也很迷人
從拱廊街的其中一個出口可以走到滿是餐廳的「布雀街」(Rue des Bouchers),布魯塞爾另一個必看的”名物”--「尿尿小妹」(Jeanneke Pis)就藏身在布雀街的某條小巷子內,雖然說在這個講求男女平等的社會,有小童就應該有小妹,但是,小妹妹的這個動作真的不是很雅觀,女孩兒看了都會覺得有尷尬,難怪尿尿小妹位置隱密不說,雕像外還加了鐵欄杆保護。
尿尿小妹
這姿勢…真的不是很雅觀
行程的最後,我們又回到大廣場,讓這裡璀璨的夜景為我們充實的布魯塞爾散步之旅畫下句點,日夜皆美的大廣場在Magic Hour的天色下更顯迷幻,錯過這美麗的景緻實在可惜。
大廣場的夜景
我們都相當喜歡布魯塞爾的城市風光,雖然常看到有人說這座城市很無聊,只要半天、一天就可以逛完,我們光是在小小的市區就逛了一天半,還覺得意猶未盡。城市的美好或許不在它有多少歷史風華,而是庶民生活營造出來的優雅風範,相對乾淨又優雅的布魯塞爾相當符合我們的喜好,有機會前來請多留一點時間給它,才能真正地感受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