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荷蘭絕對不能錯過的藝術殿堂--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2008年第一次的荷蘭之旅,我們在緊湊的行程中,仍是排了一天到荷蘭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一遊,領略荷蘭黃金時代的燦爛與輝煌。那一年的國家博物館正在進行內部整修,只有單一的參觀動線,雖然展覽品的陳列略顯雜亂、品項也只有原本展品的三分之一,但那是我們第一次看到17世紀戰艦的模型、第一次與閃耀台夫特藍的瓷器傑作面對面、第一次站在「夜巡」(Night Watch) 前感受畫作的震撼,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8年內部整修中的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內部雖然在整修,外觀倒是維護得相當好
當年青澀的我們
這次再訪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是我們這趟行程重點中的重點,鄰近梵谷博物館的國家博物館因地利之便,也給了我們一個再訪的理由,讓我們有機會好好地欣賞之前沒多加著墨的幾幅名畫,重溫對荷蘭藝術的感動。從我們入住的飯店搭乘No.12電車到「Van Baerlestraat」站下車,就能抵達匯集了阿姆斯特丹各大重要博物館的「博物館廣場」(Museumplein),我們的藝術之旅就從這裡開始。
直達Museumplein站的12號電車
路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路過梵谷博物館
博物館廣場是一大片的翠綠草皮,蕭瑟的冬天能有這一片綠意真的很棒
廣場上的水池在冬天會作為溜冰場使用
沿著博物館廣場翠綠的大草皮走到底,就能抵達收藏了荷蘭重要瑰寶的「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原本的荷蘭國家博物館座落於海牙,1885年才搬到現址,我們2015年造訪時博物館前還矗立了「I amsterdam」的代表性標誌,但這個標誌已經在2018年12月被移除(原因竟然是太受歡迎、太過於個人主義…),有點可惜。博物館的入口在中央通道的兩旁,可供腳踏車與行人走過的中央通道的拱形屋頂相當美觀。
博物館與I amsterdam標誌
超具代表性的I amsterdam標誌是來阿姆斯特丹必拍的場景
博物館入口
歷久彌新的博物館建築
可供行駛腳踏車的中央通道
國家博物館每天都開放,營業時間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門票要價20 €,憑博物館卡不用換票,刷條碼即可入場(來荷蘭如果想盡情參觀各個著名美術館及博物館,推薦必買荷蘭博物館卡)。位於地下層的Level 0是主要的出入口,售票處、衣帽間、咖啡廳與紀念品店都在這一層,我們上次來遇到博物館的內部整修,基本就是一區區白色層板隔出來的空間,這次再訪彷彿到了一座沒來過的博物館,寬敞的大廳引進天光,內部空間乾淨又明亮,一進來就備感舒適。寄放了大背包及厚重衣物後,一身輕便地參觀國家美術館。
寬敞的大廳
引進天光的設計
大廳的雕塑
寄放外套跟背包的櫃臺
國家博物館的作品按照年份分區擺放,最精華的是位於Level 2的荷蘭黃金時代作品,想要更了解展品內容,可以租借語音導覽,或是下載Rijksmuseum APP,邊走邊聽更能了解每個藝術品背後的故事。
國家博物館的展區圖(圖片來源:Rijksmuseum 官方網站)
樓層平面圖
我們從Level 0開始參觀,這裡收藏了許多亞洲的文物、瓷器、各式各樣的武器等,多數是具有濃厚異國色彩的作品。
濃厚亞洲色彩的展品
Level 0的「特展區」(Special Collection)在我們造訪的期間推出「維梅爾的台夫特風景畫」展覽,以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小街」(The Little Street)為主軸,展出從古至今台夫特的風貌變化,佐以地圖、繪畫、照片等,讓人更深入了解台夫特曾有的風光。
「小街」(The Little Street)
與大師畫作相見歡
「小街」的實際地點,就是地圖上的紅點
「小街」的實景
Level 0的另一區是「1100-1600」的「Middle Ages and Renaissance」(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展出了許多中世紀的繪畫與雕塑、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中世紀的作品大部分都帶有宗教色彩,一路到文藝復興時期後,人物開始生動活潑了起來,動作與姿態也更為多元,明顯看得出藝術型態的轉換。
各式雕塑
宗教裝飾畫
中世紀荷蘭代表的宗教畫作「聖親屬關係」(The Holy Kinship)
「父子雙肖像畫」(Portraits of Giuliano and Francesco Giamberti da Sangallo)
荷蘭早期的藝術工作者Jacob Cornelisz van Oostsanen的「自畫像」
以玻璃、銀漬、鉛製作而成的圓形窗格裝飾畫,相當精緻
Joachim Bueckelaer所繪的「儲備充足的廚房」(The Well-stocked Kitchen)
Pieter Pietersz所繪的「6位布商工會的理事」(Six Wardens of the Drapers’ Guild)
Level 1的「1700-1800」及「1800-1900」兩個區域展出荷蘭18及19世紀的藝術創作。18世紀之後的荷蘭不再是世界強國,反而提升了人民對於品味的培養,尤其體現於有著精湛的工藝美術品或個人肖像。
18世紀著重在室內工藝品的發展,衍生出許多精緻的家具
19世紀建立了延續至今的荷蘭王國,這一區收藏了許多海牙畫派的作品,海牙畫派受到法國巴比松畫派的影響,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繪製自然風景,因為畫風色調陰鬱,又被叫做「Gray School」(灰色畫派)。
這時期的畫多以鄉間風景為主題
我們相當喜歡這幅「堤圍水道上的風車」(A Windmill on a Polder Waterway)
除了海牙畫派的風景畫家之外,印象派的畫家也開始贏得世人的目光,這裡收藏了三幅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畫作(這裡的畫作似乎會與梵谷博物館換展,只有梵谷的自畫像一直收藏在國家博物館),是不可錯過重點。
莫內的「摩納哥附近的海濱路」(La Corniche bij Monaco)
梵谷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梵谷的「樹下灌木」(Undergrowth)
梵谷的「玻璃瓶與盤上的柑橘水果」(Carafe and Dish with Citrus Fruit)
老大與梵谷作品
獨立在1.12展廳的巨幅畫作「滑鐵盧戰役」(The Battle of Waterloo)也是Level 1的觀賞重點之一,這幅由Jan Willem Pieneman所作的畫高567公分、寬823公分,是以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為主題,畫面中央的威靈頓公爵收到了普魯士軍隊將前來援助他的消息,躺在擔架上受傷的是荷蘭王儲、也就是後來的威廉二世國王(King William II)。由於威廉一世為他的兒子購買了這幅畫,這幅畫也因此留在了荷蘭。
超大的「滑鐵盧戰役」畫作
「滑鐵盧戰役」(The Battle of Waterloo)
館方有提供畫作細節的解說海報,讓人更了解畫作的細節
我一直覺得王子好像被P上去的…
威廉一世國王(King William I)的畫像
Well,紀念滑鐵盧戰役的畫作旁放了拿破崙的畫像(右邊的那位),是否有點諷刺?
繼續往最精華的Level 2前進,會經過由國家博物館的建築師Pierre Cuypers所設計的大廳,絢麗的彩繪玻璃、精細的牆面彩畫、拼貼而成的馬賽克地磚,在在顯示了荷蘭藝術的極緻輝煌,非常吸睛。
精緻又漂亮的大廳
國家博物館最精華的是位於Level 2的「1600-1650」及「1650-1700」的兩個展區,呈現了荷蘭黃金時代(Gouden Eeuw)的輝煌,這時候的荷蘭在貿易、科學、學術、藝術等各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也是國家最鼎盛的時期。也因此,民間充滿活力,不管是海外貿易或者國內政經環境都蓬勃發展,造就了輝煌燦爛的藝術成就。
Level 2的展廳
被譽為荷蘭最偉大畫家的林布蘭(Rembrandt)的「夜巡」(Night Watch)可說是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Level 2展區最重要的畫作。這位舉世聞名的光影大師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創造了永世流傳的「林布蘭光」,替傳統繪畫開創了新局。我永遠都會記得當我們第一次造訪國家博物館時,走進了「夜巡」(Night Watch)的展廳,親眼目睹那獨特光影的畫作時的感動,或許這樣的感動需要被傳達給每個來訪的人,博物館為這幅畫設計了屬於它的「夜巡展廳」(Night Watch Gallery),是館內最熱門的展廳。
人滿為患的夜巡展廳
展廳的裝飾牆直接放上「Rembrandt」,以紀念這位偉大的畫家
「夜巡」完成於1642年,是林布蘭受雇於阿姆斯特丹民兵隊所作,獨特的呈現方式讓它成為黃金時代的肖像畫傑作。畫中的場景其實是白天、卻因光線昏暗而被誤為是夜間,因此被稱為「夜巡」。這幅畫作構圖活潑,栩栩如生的民兵隊長與副隊長彷彿正在執行任務般地處於畫面中心,其他人物以不同姿態散佈在周圍,利用光線賦予場景一種超凡之美。原始畫作比現在展出的尺寸還要大,因為擺放場地與畫作受損的關係而被裁剪,只能從流傳下來的模仿畫中看出原作被裁剪的細節。
夜巡
老大與夜巡
夜巡的模仿畫,從這幅畫可以看出原作被裁剪的部分
通往「夜巡」畫作走廊的「榮耀展廳」(Gallery of Honor)兩翼也展出了許多黃金時代的傑作,包含了荷蘭黃金時代三傑--林布蘭、維梅爾、以及哈爾斯(Frans Hals)三位畫家的作品,還有在畫作中總帶著幽默與嘲諷寓意的風俗畫家Jan Steen、擅長以冬日風景作畫的Hendrick Avercamp等,非常精采。
林布蘭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s the Apostle Paul)
林布蘭的「猶太新娘」(The Jewish Bride)
林布蘭的「布林公會的理事」(The Syndics)
Jan Steen的「快樂家庭」(The Merry Family)
Jan Steen的「跳舞課」(The Dancing Lesson)
Hendrick Avercamp的「冬季景觀與滑冰者」(Winter Landscape with Ice Skaters)
這些眾多畫作中最為知名的,就是與「夜巡」幾乎齊名、由維梅爾所創作的「倒牛奶的女僕」(The Milkmaid),維梅爾刻畫出的細節讓時間彷彿靜止在倒牛奶的那一刻,那樣的靜謐充滿整幅畫作,讓人備感平靜。除了「倒牛奶的女僕」外,這一區還收藏了維梅爾兩幅知名作品,分別是「讀信的藍衣女子」(Woman in Blue Reading a Letter)與「情書」(The Love Letter),但我們拜訪的時候「讀信的藍衣女子」被其他博物館借展了,無緣一睹她的風采。
倒牛奶的女僕
倒牛奶的女僕畫作不大
情書
無緣的讀信的藍衣女子只能從解說中去了解
黃金時代的荷蘭除了精彩的繪畫作品之外,航海與工藝藝術的成就也是舉世聞名,另一區的展廳就展出了17世紀的晚期荷蘭戰艦William Rex的模型(這也是我對國家博物館最初的印象)、台夫特的瓷器、各式精美的生活用品、微型屋等,每一樣都證明了黃金時代的璀璨。
17世紀的荷蘭戰艦
台夫特的瓷器
超精緻的玻璃製品
精美的家具
微型屋
逛到這裡,我們的國家博物館之旅也接近尾聲,雖然還有好幾個展區還沒來得及細細欣賞,但關門的廣播已經無情地響起,我們只能快速去紀念品店採購一下,依依不捨地離開國家博物館。
紀念品店的米飛兔超好買,每一隻都好可愛(為什麼沒有牛奶妹米飛兔,可惡!!)
從白天逛到天黑,還是好喜歡這座博物館
荷蘭國家博物館從2003年開始曾進行一場內部大翻修,工程持續了10年,直到2013年4月才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幕。我們雖然曾在2008年來過這裡,但當年的展品與重新開幕後的規模根本不能比,讓我們逛得欲罷不能,本來想提早離開、多留點時間去逛梵谷博物館,還是在這裡逛到關門才走。如果要我們推薦來荷蘭必逛的博物館,那絕對是匯集了荷蘭幾個世紀精華的國家博物館,逛一整天都值得!
夜色中的國家博物館
Info: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Add.:Museumstraat 1, Amsterdam
Open Hours:09:00-17:00 daily
Website:https://www.rijksmuseum.nl/zh/visit
Ticket:20 €,使用博物館卡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