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是東京的舊稱,原本只是個平凡的小漁村,多個世紀以來一直默默無聞。1603年,德川家康來到江戶區域,將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繁華的大城市,最後還成為了日本的首都「東京」,在日本的歷史上發光發熱。
也因此,「江戶時代」又稱為「德川時代」,這個時代的更迭,就是東京的城市發展史。來到「江戶東京博物館」,隨著展出的江戶、東京歷史及文化相關資料,在擬真模型及互動設施中瞭解這座城市曾有的過去,淺酌日本史重要的一頁。
江戶東京博物館展出的人物模型,栩栩如生
搭車至都營【大江戶】線的【両国】站下車,一下車就有指標指示方向,高聳的江戶東京博物館就位於A4出口處。
一出站就能找到江戶東京博物館的指標,位於A4出口處
江戶東京博物館
江戶東京博物館的售票處位於1樓及3樓,建議直接從1樓進入買票,可以順便租借語音導覽及寄物。我們一時不察走大樓梯到3樓的售票處買票(如果想避開人潮建議到3樓買票,人少很多,大人的票價是$ 600 JPY),買完票後才在警衛的提醒下,搭電扶梯下到1樓大廳。
3樓的售票口
3樓的大平台有展出一些大型遺跡,我們是看不出什麼門道啦
通往博物館展區的電扶梯,旁邊另外有通往1樓大廳的電扶梯
1樓大廳除了可以購票之外,還提供可退幣的置物櫃(每次$ 100 JPY,使用完會退幣,沒零錢可到服務台換),讓我們可以暫時告別大包包及厚外套,輕鬆地逛博物館。另外,憑票根可以到「総合案内所」櫃臺租借免費中文語音導覽,每一台需付押金$ 1000 JPY,歸還後會退回押金。
寄物櫃
寄物櫃每次使用費用是$ 100 JPY,只能用硬幣,使用完會退費
租借中文語音導覽的「総合案内所」櫃臺
語音導覽機
展品的語音導覽編號
語音導覽機除了語音講解之外,還會顯示字幕,非常好用
江戶東京博物館的常設展位於博物館的5、6兩層樓,參觀路線從6樓開始,以時間為軸線,一步一步地瞭解東京的發展史。
一進到博物館6樓,1:1大小復原的日本橋馬上吸引住我們的目光。日本橋是江戶時代全國道路網建設的起點,也是日本公路網的起點。博物館內的這座日本橋可是根據第一代日本橋的原貌所建,走過木造的橋面,彷佛真的穿越時空來到江戶時代。
1:1大小復原的日本橋
整座橋搬到博物館內,超酷的
過橋後,就是寬永時代民眾居住的區域、大名(大城的領主或諸侯)的官邸、以及幕府末期的江戶城禦殿的復原模型,藉由這些精細的模型,可以了解以江戶城為中心的街區劃分狀況。除此之外,還展出許多有關將軍家、大名家的歷史資料及文物,還有些互動的設施,可以體驗江戶時期大名乘轎的派頭,非常有趣。
寬永年間熱鬧的街道
大街後方就是一般庶民的住宅區,還可以看到人民生活的痕跡
寬永的大名「松本忠昌」的官邸復原模型
大名官邸的大門超華麗,金光閃閃的,讓我忍不住想起「朱門酒肉臭」這句話
江戶城下町的繪畫屏風
江戶城的復原模型,似乎常在日本時代劇看到這個長廊的場景
江戶城曾有的模樣,如今已面目全非
德川家康的坐像,古時候的日本人真的很矮
華麗的轎子
博物館內還有可供遊客試坐的轎子,可以進去試試大名乘轎的感覺
看完6樓的展區後,我們往樓下走,5樓展區範圍很大,認真逛要花上不少時間。一下樓就是一座座的長屋模型,讓人可以從中體驗江戶百姓的生活,我對一戶助產士的房子印象很深刻,以前女人生孩子真的好辛苦。
長屋內的私塾
木工的住所及工作處
江戶時代的助產士
幾戶人家會共用一個水井
以前沒有自來水,家家戶戶都要到水井提水,老大也來體驗一下提水的快感
好吧,不擔水,改擔魚
江戶時期的商業發達、印刷業也蓬勃發展,整個生活方式、經濟活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動。不同的物資透過船運進入江戶,也刺激了江戶地區的經濟發展。在這段時期,「三井越後屋」開創了新的店內銷售的交易模式,也就是百貨公司的前身。
江戶時期的錦繪、浮世繪,因應印刷業蓬勃發展,開始大量流通
江戶時期的錢幣
三井越後屋
成為大型消費城市的江戶,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和移民,導致人口驟增,城區擴大。除了陸路交通發達外,水路交通也更加興盛。繁華的江戶城內,庶民的生活比起以往來得多采多姿,獨特的工藝品、浮世繪展現出江戶人的審美意識,而歌舞伎及吉原的青樓文化,也在江戶時代找到自己華麗的舞台。
江戶時期的船隻
繁忙的水上交通
江戶時期祭典的模型
江戶「天下祭」的花車模型,也就是現今的「神田祭」
江戶時期浮世繪大師所居住的長屋,看起來好潦倒
以花魁為主角的歌舞劇,踩著高木屐的人就是花魁
縮小的中村屋模型,中村屋是著名的歌舞伎表演場地,內藏許多機關,非常有趣
1:1的中村屋
1868年,日本進入了明治時代,新政府成立。在幕末維新的時期,因為有了勝海舟、西鄉隆盛等人的努力,江戶才能無血開城。之前看日劇「仁醫」時就對這個時代非常感興趣(我最喜歡的是做出盤尼西林那一段,用不同的配方做實驗實在太有趣了),這個時期是江戶轉變成為首都東京的重要時期,也是日本跨入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勝海舟與西鄉隆盛的對談場景
勝海舟的畫像,他的出生地就在江戶東京博物館附近
進入明治時代的東京,在新政府的主導下開始一連串的建設,西洋文化開始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1872年的一場大火後,以西洋的建築風格新建了「銀座煉瓦街」(銀座磚瓦街),讓東京的街道有了不同的風貌。1883年,「鹿鳴館」落成後 (好熟悉的鹿鳴館,我家母校也有一間),更是成為歐化主義的象徵,館內還有鹿鳴館舉辦豪華舞會的模型,製作得非常精細。
明治時期西化的建築群
鹿鳴館
鹿鳴館的舞會場景
銀座煉瓦街
5樓這棟1:1復原的「朝野新聞」也曾座落在銀座煉瓦街上
固定時間會有聲光表演的尼古拉堂(ニコライ堂)模型
尼古拉堂(ニコライ堂)
隨著文明開化,東京也誕生了許多新文化、新風俗,隨著新聞媒體及娛樂產業的崛起,大眾文化也迅速發展。淺草是江戶時代以來著名的繁華鬧市,引進了多種西洋技藝,還興建了一棟多功能的高層展望塔「凌雲閣」,塔內集中了許多新型娛樂設施,讓娛樂產業開始受到廣泛青睞。
淺草凌雲閣
凌雲閣每一層都有不同風光,還有日本的第一部電梯
在關東大地震時,凌雲閣不幸倒塌,往事果然只能回味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讓東京因火災而損失慘重;災後,東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結合郊區大開發,整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東京現在的雛形。
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東京再次在空襲中面目全非。日本投降後,聯合國占領了日本,東京人面臨居住困難、生活物資極度匱乏等難題。但,日本人的韌性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戰後的日本,從一片焦土到奇跡般的經濟增長,造就了稱霸世界的亞洲巨人。
充滿西式風格的樓中樓住宅,成為日本人喜愛的新式建築
戰爭的痕跡
現代化的電器用品
為解決住房困難,東京開始興建集體住宅,這間家庭的住房,重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
沒想到SUBARU竟然出過金龜車,為什麼不繼續生產呢?
任天堂的紅白機真的是時代的眼淚,現在只能擺在博物館裡了…
逛完整座博物館,我累到快昏了,比逛整天街、玩整天迪士尼樂園還累,果然邊玩邊用腦特別容易累。我在5樓休息區休息了一陣子,等老大慢慢看完展品,才又回到1樓開始採買紀念品,挑了幾樣可愛的小東西跟我們一起回台灣。
1樓的紀念品店,比起5樓的紀念品店好買很多
我們都非常喜歡江戶東京博物館,這裡不僅館藏豐富、動線清楚、還有許多互動的設施可以吸引遊客一起同樂。之前去過大阪歷史博物館及台灣歷史博物館後,我就很喜歡這種類型的博物館,有機會來東京不妨安排一趟博物館之旅,保證可以滿載而歸。
Info:
江戶東京博物館
Website:http://www.edo-tokyo-museum.or.jp/zh-tw/
營業時間:09:30~17:30 (星期六 9:30~19:30/星期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