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DSC05155.JPG

雅典市區景點集中,非常適合以步行的方式探索這座城市

 

雅典精華的區域範圍不大,景點又集中,最適合用步行的方式一一探訪各個歷史遺跡。如果不想走太多路,搭配鄰近的幾個地鐵站,就能串連起重要的景點群,這些地鐵站包括「Syntagma(憲法廣場)站、「Monastiraki(蒙納斯提拉奇)站、「Acropoli(衛城)站、及「Thissio(第西歐)站等,以這四個車站為出發地或終點,就能輕鬆走訪雅典市內的各個主要景點。

00-2-map_athens.jpg

雅典的重要景點都位在這四個主要車站的範圍內(圖片來源:網路)

00-3-city_map_part1.jpg

我們的雅典散步地圖(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的住宿地點位於「憲法廣場」(Syntagma Square)附近,就從這座匯聚了眾多人潮的廣場開始我們的旅程。憲法廣場的範圍不算大、設有地鐵站的出入口,廣場上有幾家小攤販,周邊有餐廳、商店、郵局等設施,來往機場的巴士及地鐵也從這裡出發,是雅典重要的交通樞紐。

01-DSC_0469.JPG

憲法廣場

 

與憲法廣場相隔條馬路就是「希臘國會」(Hellenic Parliament)的所在地,在希臘國會的無名烈士墓前,每個整點都會舉行衛兵換崗的交接儀式,據說十分精彩,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無緣親眼目睹,相當可惜。

02-DSC04761.JPG

希臘國會的所在地

 

離開憲法廣場後,沿著寬敞的石板街道慢慢往衛城方向前進。途中會經過一個小景點「雅典獎杯亭」(Choragic Monument of Lysicrates),這座紀念碑傳說是首座在建築外部使用類似盛滿花草的花籃裝飾為柱頂的「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而聞名。

03-DSC04779.JPG

寬敞的石板街道

04-1-DSC04804.JPG

雅典獎杯亭

 

離開獎杯亭前往衛城之前,不妨先轉個彎,到另一頭去欣賞西元2世紀時,由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所建的「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

04-2-DSC05152.JPG

哈德良拱門

 

這座半圓形的大理石拱門高約18公尺、寬約14公尺,主要是為了紀念哈德良皇帝來雅典參訪及對雅典的捐獻而建造。大理石為基底的拱門有上下兩層,上層以科林斯柱式的圓柱建構出3個門洞,造形優雅且氣勢十足。

04-3-DSC_0874.JPG

造型優雅的哈德良拱門

04-4-DSC_0880.JPG

以科林斯柱式的圓柱建構出3個門洞,讓拱門呈現獨特的層次感

 

哈德良拱門後方的大空地是「奧林匹亞宙斯神殿」(Temple of Olympian Zeus)的所在地,雖然現今只剩幾根斷垣殘柱,但它可曾是祭祀希臘眾神之神「宙斯」的重要神廟,還傳說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呢。

04-5-DSC_0878.JPG

奧林匹亞宙斯神殿所在的大空地

04-6-DSC05157.JPG

只剩下幾根柱子還矗立著的奧林匹亞宙斯神殿

 

離開這一區,我們順著原路走回衛城,位於山腳下那座嶄新的建築就是著名的「衛城博物館」(Acropolis Museum),許多從衛城挖掘出來的珍貴史物都保存於此,而放在衛城內遭受風吹雨淋太陽曬的,其實大部分都是仿製品。如果時間允許,應該要將這座博物館也排進行程內,能讓自己對衛城的歷史更加的了解。

04-7-DSC05144.JPG

衛城博物館

 

在古希臘文化中,所謂的「衛城」(Acropolis)其實是指為了防禦目的而建造在高聳地區上的城堡或建築群,而其中最知名就是位於雅典的這座,每個造訪雅典的旅客,絕對不會錯過這座矗立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遺址。

05-DSC_0840.JPG

矗立在雅典市區小山丘上的衛城遺跡

 

衛城有兩個入口,一般觀光客通常會選擇從離地鐵「Monastiraki(蒙納斯提拉奇)站比較近的主要出入口(Main Entrance)進出衛城,但我認真拜讀了許多國外論壇的資料後,選擇另一個位於衛城東南方、較靠近地鐵「Acropoli(衛城)站及衛城博物館的東出口(East Entrance)進入衛城。

06-1acropolis map_01.JPG

衛城的兩個出入口的相對位置圖(圖片來源:網路)

 

雖然傳說東出入口的排隊人潮相對較少,但實際上這裡的購票人潮仍相當驚人,我跟老大排了10幾分鐘的隊,才總算刷卡買好了4個人的門票。因為停留在雅典的時間有限,我們選擇買單一衛城的門票(夏季[4/1~10/31]票價每人20 €;冬季[11/1~3/31]票價每人10 €/2018年的票價資訊),如果有時間的人可以考慮7個歷史遺跡的聯合套票(每人30 €,可使用5)

06-DSC_0509.JPG

衛城的東入口

07-DSC04818.JPG

雅典衛城的門票票價及開放時間,夏季開放時間是8:00-19:00

08-0177.JPG

驚人的排隊人潮,還好前進速度挺快,排10幾分鐘就買好票了

09-DSC04827.JPG

衛城門票

 

4月初雖然還不到旺季,衛城的參觀人潮還是不容小覷,排隊排累了,旁邊的Tourist Information有免費的廁所可以上,有需求的人可千萬不要錯過。

10-DSC_0508.JPG

東入口旁有處Tourist Information,裡面有免費的廁所可以上,從側門進去就可以了

11-DSC04821.JPG

在歐洲有乾淨的免費廁所可以上是非常重要的!

 

衛城約略建於西元前447~432年間,位在雅典市中心高約150公尺的小山丘上,不管從哪個方向進入衛城,都免不了要爬一段坡路才能抵達頂端的神廟群,路上幾乎沒有遮蔽物,穿雙好走的鞋子加上完善的防曬措施、並帶上足夠的飲水,才能好好地參觀衛城。

12-0acropolis map_02.jpg

衛城景點地圖及我們的參觀路線(圖片來源:網路)

 

從東入口進入衛城後,首先會抵達著名的「戴奧尼索斯劇場」(Theatre of Dionysus, 又稱「酒神劇場」)。這座劇場始建於西元前534年,是現存最古老的露天劇場,隨著時光更迭,這座劇場也歷經多次重建及修復,依著山勢而建的環狀座椅設計不但視野好、據說還能讓每位觀眾都清楚地聽到舞台上的對話,古人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呀。

12-0189.JPG

戴奧尼索斯劇場

13-DSC_0553.JPG

半圓形的表演場地

14-DSC_0556.JPG

前排是國王及貴族們的座位

15-DSC_0561.JPG

其他座位依坡度平緩的山勢而建

 

繼續往上走會經過一座復原的小神廟--「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Temple of Asklepios),這裡曾是供奉醫藥之神Asklepios的地方,雖然只是座復原品,搭配充滿古意的南坡城牆(South Slope),還是相當有味道。

22-DSC04880.JPG

Temple of Asklepios

23-DSC04866.JPG

充滿古意的南坡城牆

24-DSC_0577.JPG

城牆另一邊還有Choregic Monuments的遺址,復原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在衛城南面的坡地上還有另一座劇場建築,在羅馬佔領時期由羅馬元老院中的希臘人貴族出資興建,建於西元161年的「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Odeon of Herodes Atticus)。這座劇場的觀眾席較為陡峭、舞台後方還有巨大結構來遮擋觀眾視線,十足羅馬式劇場風格。因為建造的時間較晚,可容納的觀眾數較多、表演也更為多元,經過修繕之後,到現在還能使用,是雅典音樂節的主要會場,真希望有機會能來這邊聽一場音樂會。

25-DSC_0608.JPG

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

26-DSC04895.JPG

陡峭的觀眾席設計,讓觀眾的視線能集中於舞台

27-DSC_0628.JPG

舞台後方的巨大結構

 

離開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後繼續爬坡,終於來到衛城最精華的區域,走過殘破不復當年風華的「山門」(Propylaia),也走入乘載了千年希臘文化精華的衛城。

28-DSC04919.JPG

衛城的主要入口--山門

29-DSC_0673.JPG

越接近山門,越感覺自己的渺小

30-Acropolis_artwork.jpg

衛城的復原圖,由此可見山門曾有的模樣(圖片來源:網路)

30-DSC04934.JPG

復原中的山門

31-DSC04944.JPG

連屋頂都慢慢成形,再過個幾年,或許真能重現這座主要出入口的壯麗

 

山門旁有座小巧的「雅典勝利女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雖然只能遙望,但看來復原情況相當良好。這座神殿據說曾安置了一座被剪去翅膀的勝利女神,用以祈求勝利永遠留在雅典,但即使剪去女神的翅膀,雅典仍躲不過被侵略的命運,這座神殿在土耳其入侵希臘的時期,還曾被拆掉,用其石材來鞏固城牆。

32-DSC_0635.JPG

雅典勝利女神廟

33-0-DSC_0826.JPG

勝利女神廟的前後兩面各有4根愛奧尼亞柱式的圓柱

33-DSC04932.JPG

神廟的復原情況良好,幾乎整座廟都是嶄新的石材

 

走進衛城後,最吸引人也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就是整修中的「帕德嫩神廟」(Parthenon),這座建於西元前 447 年至 432 年間的神廟,主要是供奉女神雅典娜(其實衛城上的每座神廟都是供奉雅典娜,只是女神能化身為各種不同的形態,吸引不同目的的信徒前往參拜),是現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希臘時代建築物。

34-DSC04967.JPG

修復中的帕德嫩神廟有大半邊被鷹架包圍

 

帕德嫩神廟可說是「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建築的精華之作,建築前後正面各有8根圓柱,左右兩側長端各有17根圓柱,支撐起正面隱約可見的三角形山形牆建築,搭配幾幅仍殘存的浮雕裝飾,雖不甚完整卻仍看得出曾經的輝煌,讓這座比例完美的神廟聞名古今中外。

35-DSC_0722.JPG

多立克柱式的建築

35-DSC05025.JPG

這些所謂的「多立克柱式」的圓柱相當雄偉,是古希臘建築的特色之一

36-DSC04983.JPG

待修復的石材仍散落在地,卻已然可見神殿曾有的壯麗

37-DSC_0768.JPG

正面隱約可見三角形山形牆建築

38-DSC05019.JPG

這個角度的神廟修復得相對完整

 

除了神廟的遺跡之外,從衛城眺望雅典市區的風光更是讓人驚艷,衛城東部還有座瞭望台,在希臘藍白國旗的飄揚之下,一望無際的美景叫人流連忘返。

41-DSC04993.JPG

衛城山上的瞭望台

43-DSC_0735.JPG

 

42-DSC_0729.JPG

 

45-DSC_0756.JPG

 

44-DSC04998.JPG

 

46-DSC_0774.JPG

從山上眺望雅典市景的絕美風光

 

在衛城建築群內,另一座知名的「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也是古希臘建築的傑出代表,神廟位於衛城北側,建於公元前421406年間,主要是用以供奉雅典娜(Athena)、波塞頓(Poseidon)、和傳說中雅典國王伊瑞克提雅斯(Erechtheus)而建。

47-DSC_0782.JPG

 

48-DSC_0790.JPG

伊瑞克提翁神廟

 

伊瑞克提翁神廟據說是以傳說中的雅典國王「伊瑞克提雅斯」(Erechtheus)來進行命名的,建築本身除了運用了較為纖細優美的「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來進行設計外,還建了一座著名的「女神柱門廊」(Porch of the Maidens),用了6個女神的雕像來支撐屋頂,讓伊瑞克提翁神殿別具特色。

49-DSC05038.JPG

纖細優雅的愛奧尼亞柱式建築

50-DSC_0799.JPG

神廟只剩外牆還健在,內部空無一物

51-DSC_0812.JPG

神廟正面

52-DSC_0815.JPG

神廟側面的這棵樹,據說是雅典的首棵橄欖樹

53-DSC_0789.JPG

形態優美的女神柱

54-DSC_0792.JPG

這些女神柱應該都是複製品,真品保存在衛城博物館內

 

一步一腳印地逛完了整座衛城遺跡,從「佈雷之門」(Beule Gate)沿主要出入口離開衛城,這座石門是以發現它的法國考古學家Ernest Beule之名來命名的,從這邊一路下坡就能走到出口。

55-DSC05073.JPG

佈雷之門

56-DSC05078.JPG

離開前再次遙望山丘上的衛城

 

前往下一個景點前,別忘了爬上衛城入口前的「火星山丘」(Mars Hill),從這邊欣賞衛城及雅典市區的景色也是一絕,只是以岩石為主體的山丘被來往的觀光客踩到表面非常光滑,上來賞景千萬要小心自己的腳步。

57-DSC_0832.JPG

火星山丘

58-DSC05101.JPG

遠望衛城

 

離開衛城後,可以往Monastiraki (蒙納斯提拉奇)站方向前進,繼續拜訪其他的景點,請參考:~藍與白的協奏曲.希臘~雅典散步筆記.Monastiraki (蒙納斯提拉奇)站周邊景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inie 的頭像
    Ginie

    Ginie's World

    Gi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