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洛斯遺址是前吳哥時期的重要建築,紀錄了前吳哥王朝曾經的輝煌及挑戰
吳哥王朝的起點,可說是從Yasovarman I(耶輸跋摩一世)遷都「吳哥」(Angkor)之後,才奠定了其輝煌歷史的基礎。而在遷都吳哥之前,前吳哥的開國君主在距離暹粒市東偏南方15公里的「訶里訶羅洛耶」(Hariharalaya),也就是現在稱為「羅洛斯遺址」(Roluos Group)的位置建都,是早期吳哥文化的開端。羅洛斯遺址在走過千年的歲月後,僅有三處遺跡保存至今,包括「普力科寺」(Preah Ko)、「巴孔寺」(Bakong)、及「洛雷寺」(Lolei),這些遺跡雖然相對殘破、荒涼,卻是吳哥藝術的起源且承先啟後的關鍵,不容錯過。
羅洛斯遺址位於暹粒市東偏南方15公里(圖片來源:網路)
三個主要遺址距離相近,可以合併一起拜訪(圖片來源:Google Map)
我們的參觀行程,從最具時代意義的「普力科寺」(Preah Ko)開始,這座寺廟是由Indravarman I(因陀羅跋摩一世)為了紀念祖先而建,是前吳哥王朝第一座宗教寺廟,建造當時曾有寬大的護城河環繞四方,現在只剩下座落在高台上的六座紅磚造的高塔依然屹立。
普力科寺
殘破的平台遺跡
可能是曾經的藏經閣
普力科寺又名「神牛寺」或「聖牛寺」,雖然是用來紀念祖先的廟,但在當時的信仰中,也是用來獻給「濕婆神」(Shiva)的廟宇,因此在寺廟前放置了三座濕婆神的坐騎,名為「南迪」(Nandi)的牛雕像。
寺廟前的牛雕像
羅洛斯遺址時期大多使用紅磚作為建材,在紅磚本體完成之後、於外層敷蓋上灰泥(stucco),灰泥質地較軟,可在其上留下繁複精細的各式雕刻,寺廟上的這些雕刻就是吳哥文化藝術的開端。普力科寺就是以這樣的建築工法來建造,由排列成兩排的六座磚塔所組成,面向磚塔的左手邊的塔樓建築是用來紀念因陀羅跋摩一世的父親「Prithivindreshvara」、右手邊的塔樓是用來紀念其祖父「Rudreshvara」、而中央塔樓則是用來獻給王國的創建人「Jayavarman II」,後方的三座高塔則是用來獻給母系親屬的。
普力科寺的磚塔
前方三座是紀念父系祖先
後方三座是紀念母系祖先
磚塔前有一整排的石獅子守護
守護著塔樓的帥氣石獅子
建造當時所使用的灰泥雖然可以留下精緻的雕刻,卻也同時承受容易剝落的缺點,經過千年的歲月後,底層的紅磚建築已經裸露在外,只剩門楣及類似門神般守護的塔樓的士兵雕塑還保留至今,這些精細的雕刻再再闡述著前吳哥王朝高度的藝術成就,讓人讚嘆。
磚塔的紅磚建築還相當完整
風化嚴重的紅磚
如同門神般的士兵雕塑
精緻的門楣
午後探索古蹟,總是特別愜意
塔樓內部的相關物品早已不復存,只剩後世放置入內的石塊。除了六座塔樓之外,其他的建築都還在復原中,小巧的遺跡逛一圈不用花上多少時間,可以相當愜意地走一圈。
塔樓內部僅放置著些石塊
普力科寺境內修復中的建物
距離普力科寺不遠,就是羅洛斯遺址最雄偉的建築「巴孔寺」(Bakong)的所在地,巴孔寺是前吳哥王朝的國寺,與普力科寺建造的時間相差不遠,都是由Indravarman I(因陀羅跋摩一世)所建,兩者的風格卻截然不同。普力科寺是由在平台上的六座紅磚塔建築所構成,是為了紀念祖先而建,呈現了謙虛的偉大;而巴孔寺建造的目的是為了供奉「濕婆神」(Shiva),以印度神話中須彌山的雛形,拔地而起修建了類似金字塔結構的山形廟宇。
拔地而起的高聳巴孔寺
巴孔寺原是一片廢墟,在修復團隊的努力下才漸漸恢復曾有的風貌,整座遺址長900公尺、寬700公尺,由內而外有三道圍牆,還有座護城河環繞著建築主體。
通往巴孔寺的引道
曾有的七頭蛇神欄杆
護城河
清護城河淤泥的當地人
巴孔寺範圍內有座嶄新的佛教廟宇,雖然有點突兀,但裡面設有簡便的廁所,對遊客來說十分重要,一定要特地提一下。
巴孔寺內的佛教寺廟
裡面有廁所,對逛遺跡找不到廁所的人來說超重要!
走進巴孔寺的範圍,偌大的寺前廣場被推測可能曾做為皇室人員的住所,平台旁的土垛建築曾做為皇室火化場的可能性很大。參道兩側各有一座東西向長形建築,推測應該是當時的藏經閣。
傾倒的磚造建築,推測可能是當時的火化場
藏經閣遺跡
巴孔寺的建築本體是座拔地而起的須彌山形建築,走進狹小的門後,沿著陡峭向上的階梯,以虔誠的心一層一層向上,才能抵達頂端的塔廟。如金字塔般的五層平台堆疊而上,每一層都建有小型塔樓,石獅子守護的出入口、石大象矗立在四個角落,建造風格與東美蓬寺相當類似。
狹小的大門
陡峭向上的階梯
守護出入口的石獅子
前三層的角落都有石大象
小型塔樓
最上層的中央磚塔氣勢驚人,可惜曾有的灰泥雕塑已經風化,只剩下紅磚建築還在這裡守護著這片土地。
高聳的中央磚塔
中央磚塔
中央磚塔內的佛像
巴孔寺雖是近代才復原的建築,卻仍處處透露出其身為前吳哥時期國寺的雄偉氣勢,是了解前吳哥時期建築特色的重要景點。參觀完羅洛斯遺址,我們的吳哥之旅也即將畫下句點,這些橫亙千年的建築紀錄了這個偉大王朝的曾經,也讓我們足以窺見早期吳哥人民的信仰與藝術成就。
從另一個角度看巴孔寺
巴孔寺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