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日小鎮風光迷人,幽靜的貝居安會院及收藏了布魯日聖母像的聖母教堂最讓我們印象深刻
我對布魯日的第一印象,不是那如詩如畫的中世紀小鎮風采,也不是那橋樑與運河交錯的水都風光,而是改編自歷史書籍的電影「大尋寶家」(The Monuments Men)中、那位於布魯日聖母教堂內的「布魯日聖母」,因為劇中探員不惜犧牲生命,也想要保護這座米開朗基羅的傑作,讓我們把欣賞這座震撼人心的雕像,視為來布魯日的首要任務。
電影中的探員第一次看到布魯日聖母像時的場景(圖片來源:大尋寶家電影畫面)
於是,我們從布魯日或車站出發,沿著溪邊的小路前進,繞過美麗的「愛之湖」後,先往列入世界遺產的「貝居安會院」,才到我們最期待的「聖母教堂」欣賞「布魯日聖母像」,最後在「聖救主主教座堂」歇歇腳,靜待午後的傾盆大雨停歇。
我們的散步地圖(圖片來源:布魯日官方旅遊網站)
走在黃綠葉夾雜的溪畔步道,在布魯日冷冽氣溫下,仍有脫俗的優雅景致,是我們對這座小鎮最初的記憶。
迷人的小溪
舒服的溪畔步道
這段路走起來很舒服,很多當地人在這邊跑步
步道的盡頭是布魯日著名的景點「愛之湖」(Minnewater),這座13世紀築堰形成的湖泊是用來控制布魯日的水量,讓這座運河城市更能發揮它的功能。幽靜的湖畔常會有鴛鴦、水鴨、天鵝聚集,為這座有著淒美愛情故事的美麗公園添色不少。搭船遊湖的路線也會來到這座湖泊,雖然初冬的風景有些蕭瑟,卻依然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興奮地搭船賞游布魯日。
愛之湖的火藥塔
愛之湖橋
靜謐的愛之湖
湖對岸的建築
這麼美的地方怎麼能不拍合照?
河道區
搭著船欣賞布魯日風光
船經過,揚起的是成群的天鵝
愛之湖湖畔
成群的天鵝
岸邊的建築
走過熱鬧的愛之湖,我們往低調安靜的「貝居安會院」(Begijnhof)周邊,所謂的「貝居安」其實是一個婦女宗教運動,在那個戰亂頻繁的年代,多數失去家中支柱的婦女為了能靠自己的力量繼續生存,只好聯合起來集體生活,這樣的生活模式就稱為「貝居安」。在13世紀早期,這些婦女建立了不出世的封閉型修道院,在17世紀之後,這類型的女性修道院發展到最高峰,而後才漸漸沒落。
布魯日的貝居安會院入口
走過戰亂的中古世紀小鎮風光
比利時西部區域的「弗蘭德的貝居安會院」(Flemish Béguinages)就屬於貝居安會院的分支之一,因為保留了這段獨特歷史所形成的莊園建築,在1998年起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布魯日的這座貝居安會院也在世界遺產名冊中,是由法蘭德斯伯爵夫人(Margaretha of Constantinopel)於1245年開始籌建,又稱為「葡萄園皇家貝居安會院」(Prinselijk Begijnhof Ten Wijngaerde),現則改作為天主教本篤會(Benedict)的修道院,環境清幽又安靜。
貝居安會院內部
走進貝居安會院,彷彿從城市的喧囂走入寧靜的人間淨土,傳統建築物群包圍著一大片草地,空氣中流動著濃重的歷史感,建於1602年的教堂依然矗立,讓人不禁遙想這裡收藏了多少人的祝禱與祈願。
紅磚造的教堂
教堂內部
低調的彩繪玻璃
草地周邊的白色山形牆房屋已經屹立了好幾個世紀,這一幢幢的屋舍曾是在這裡定居婦女的安身之地,有些房屋內還保留了當年生活的痕跡,如果想感受一下當時簡樸的環境,可以付費入內參觀。
獨特的白色山形牆房屋
連綿的房屋群
門前還會有道可愛的小圍牆
可供參觀的博物館
列入世界遺產的貝居安會院介紹
遺世獨立的貝居安會院是布魯日最幽靜的角落,少了紛擾的遊客,這裡沉靜的空氣彷彿真能淨化心靈,我們尤其喜歡種植著白楊樹的美麗草皮映襯著白色小屋的那抹風景,彷彿乘載了幾百年歲月累積的平和與寧靜。
貝居安會院怡人的風景
好喜歡這裡的氛圍
貝居安會院的另一側入口
離開貝居安會院後,我們前往此行最期待的景點「聖母教堂」(Onze Lieve Vrouw Brugge),始建於1220年,耗費長達200年的時間才完工,因此混合了許多不同的建築風格。教堂的樓高122公尺,是布魯日老城區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第二高磚砌塔樓(最高的磚塔是位於德國Landshut的聖馬丁教堂,高130.6公尺)。
高聳的聖母教堂
磚砌的塔樓建築
教堂前的小空地
小空地上的聖母像
教堂內部整修中,主要的祭壇區整個被包起來,尚可參觀的區域仍有許多宗教意味濃厚的雕塑或畫作,雖然沒有絢爛華麗的彩繪玻璃,但更顯教堂莊嚴肅穆,別有一番風味。
聖母教堂內部
畫作後面的牆面還有雕塑,十分用心
小祭壇
要欣賞著名的「布魯日聖母」(Madonna of Bruges),須另外支付每人2 €的參觀費用,才能進入聖母教堂最著名的藝術品的祭壇走廊。這座白色大理石的雕塑品是由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於1504年為義大利的西恩納教堂而作,後來卻被布魯日的商人買走,捐給了布魯日的聖母教堂,讓這座雕像成為米開朗基羅極少數存放於義大利以外的作品之一。
通往布魯日聖母像的走廊
布魯日聖母像所在的祭壇
面目莊嚴的聖母像
祭壇上還有卡拉瓦喬的繪畫作品「以馬忤斯的晚餐」
這座雕像抵達比魯日後,曾被迫離開了這座教堂兩次,一次是法國大革命時被搬去了巴黎、另一次就是「大尋寶家」電影裡演的,在二戰時期被納粹德國藏了起來,當電影結尾終於在礦坑裡找到布魯日聖母像的那一刻,想到那位為了保護雕像而犧牲性命的探員,更讓人無比動容。
與布魯日聖母像的距離
一定要拍張合照
離開聖母教堂在美麗的街道上漫步,布魯日的午後突然下了一場大雨,我們的探索之旅也因大雨而中斷,為了躲雨,我們就近到「聖救主主教座堂」(Sint-Salvatorskathedraal)參觀,拜訪布魯日的主教座堂。
聖救主主教座堂
聖救主主教座堂是布魯日最古老的教堂,約建於10世紀,在19世紀時才獲得主教座堂的地位。但因為其規模及莊嚴程度都不如附近的聖母教堂,於是想重建一座比聖母教堂更高的鐘塔,由英國建築師Robert Chantrell負責,最後建成了一座羅曼式設計的鐘塔,塔高99公尺(還是沒比聖母教堂的鐘塔高…),並飽受批評,皇家紀念物委員會還因為覺得這個設計太過平淡,自行在塔樓上加了小尖塔,風格更加奇特。
鐘塔
從另一個角度看聖救主主教座堂
教堂立面
教堂與鐘塔
教堂內部收藏了許多文物,但因為正在施工中,文物陳列混亂、動線也很複雜,倒是彩繪玻璃相當不錯,但如果不是因為要躲雨還真沒必要花這麼多時間參觀。
教堂內部
教堂內保存的文物
彩繪玻璃
等到雨停,天色也漸漸變暗,我們離開教堂繼續在布魯日的旅程,領略這座中古世紀小城的美好與浪漫。
我們在布魯日的散步筆記可參考:~2015.荷比盧~ 布魯日.中世紀小鎮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