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的根特,打上燈的精緻建築在夜色中閃耀,交織出這座城市最美的風貌
比起熱門的布魯日或布魯塞爾,「根特」(Gent)這座小城在比利時的Travel List上知名度略低,很多人可能聽都沒聽過。而這麼一座中世紀小城,卻從90年中期針對城內眾多歷史建築的夜間照明進行一連串的討論,並在1998年由來自里昂(Lyon)的燈光師Roland Jéol為根特的市景施展光與影的魔法,讓這些古老建築在燈光的魔力下,展現其不同於白日的特殊魅力。
打上燈的中世紀建築
根特的照明設計不只針對歷史建築,連街弄巷道間都有特殊設計,根特旅遊局為夜遊的旅客設計了一趟約2個小時的散步路線,從Kouter(熟田廣場)出發,繞行城市內重要景點走一圈後回到原點,一步一腳印地好好欣賞由名師打造出來的浪漫空間。
根特夜遊地圖(圖片來源:根特旅遊局)
11月天黑得很快,夜晚的溫度又低,怕冷的我們實在沒辦法在室外待太久,捨棄了官方建議的散步地圖,直奔最精華的雷耶河(Leie river)河岸。
雷耶河河畔夜景
雷耶河河岸一帶曾是座繁榮的港口,在中世紀時負起串聯布魯日及北海航運的重要任務,也因此發展出這裡獨特的建築特色。河岸東側稱為「Graslei」,翻譯成優雅的「香草河岸」,櫛比鱗次的同業公會建築林立,優美的山形牆建築從13世紀開始矗立至今,有船員同業公會、倉庫、計量所、泥水匠公會等,各異其趣。
香草河岸的美麗建築群
不同於東側讓人目不暇給的美麗建築群,河岸西側的「穀物河岸」(Korenlei)雖然也曾是同業公會建築群,但大部分的房舍在20世紀初期曾翻新過,少了那麼一點點味道。
穀物河岸夜景
戴维斯杯(Davis Cup)網球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逗趣又可愛
橫跨左右兩岸的「聖米歇爾橋」(Sint-Michielsbrug)是雷耶河上的著名景點,迷人的石造拱形橋體建築相當吸睛,從河岸眺望「聖米歇爾教堂」(Église Saint-Michel de Gand)更顯其壯觀。本來想沿著河岸走一小段路,但橋上的建築光影太迷人,讓我們忍不住追逐起著名的根特三塔美景。
聖米歇爾橋
從河岸眺望聖米歇爾教堂
根特著名的三塔依序是「聖尼可拉斯教堂」(Sint-Niklaaskerk)、「根特鐘樓」(Het Belfort van Gent)及「聖巴夫主教座堂」(Sint-Baafskathedraal)。聖米歇爾橋旁的「穀物廣場」(Korenmarkt)上就是高聳的聖尼可拉斯教堂,這座教堂最初建於西元13世紀初,位處於根特最繁華的區域,曾經有許多公會、民居、小教堂依附著聖尼可拉斯教堂而建,在20世紀才進行拆除,回復教堂原本的模樣。
聖尼可拉斯教堂
穀物廣場上的建築
在聖尼可拉斯教堂與根特鐘樓中間廣場有座相當特殊的新穎建築,這是根特為了活化城市景觀而建造的「城市涼亭」(Stadshal/City Pavilion),木造頂棚是個半戶外展演的場地,也可以進行藝文類展覽,晚上打上燈後,映襯後方高聳的根特鐘樓,更是炫目。
城市涼亭與根特鐘塔
打上燈的城市涼亭光彩奪目
根特鐘樓
鐘樓與後方的聖巴夫主教座堂
城市涼亭與教堂旁的馬路有些高度差,這裡是一大片綠意盎然的公共空間,還開設了一家夾在高低差地勢間的餐廳兼咖啡館,白日遊人如織,夜色中反而有種迷醉的寧靜。
位在聖尼可拉斯教堂與根特鐘樓中間的綠地
新穎的城市涼亭
綠地旁就是馬路
離開鐘樓後我們折返往聖米歇爾橋方向前進,打算從另一個角度看看河岸的夜景,從橋上回望三塔連線,欣賞根特最美的天際線。從橋上的高處望向河岸,柔和又閃耀的夜景相當令人驚艷,果然是專業燈光師才能設計出來的光影效果,非常出色。
根特的天際線
從聖米歇爾橋看河岸夜景
聖米歇爾橋的橋面
屹立了好幾個世紀的聖米歇爾教堂依舊莊嚴地守護這個城市,在燈光下呈現與白天完全不同的氛圍,橋兩旁的建築充滿中世紀風情,見證了多少歷史歲月的流淌。
聖米歇爾教堂
橋邊的建築
結束了我們的夜景之旅,意猶未盡地走回我們住宿的旅館,根特這種曖曖內含光的夜景,優雅不落俗套,繽紛而不絢爛、奪目卻不艷麗,讓我們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有機會來根特玩,一定要入住優雅的市中心,才能有餘裕欣賞這裡用心打造的唯美夜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