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宮不只庭園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還收藏了許多克林姆的著名畫作,推薦必訪
說起奧地利著名的藝術家,讓人有印象的其實沒幾個,而其中最為知名就是「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簡稱「克林姆」),他是出身維也納的象徵主義畫家,也是維也納分離派運動(就是所謂的「新藝術派」,以反對當時相對保守的學院派為號召)最具代表性的成員之一。我對於新藝術派畫家其實沒有涉獵,也一向不欣賞現代藝術的繪畫風格,卻在一次荷蘭之旅中對克林姆的畫作為之驚艷,也因此在這趟維也納之旅,安排拜訪收藏大量克林姆作品的「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一睹克林姆畫作的精緻與絕美。
台灣也曾舉行過克林姆的光影藝術展,現場一定很精彩(圖片來源:網路)
「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將軍「歐根親王」(Prinz Eugen)的宮殿,他是哈布斯堡王朝(Haus Habsburg)的偉大將領之一,能有資本建造這麼雄偉的宮殿,就知道歐根親王在當時奧地利是享有多麼崇高的聲望。只是,在他去世之後,這座宮殿於1752年被賣給了「瑪麗亞.特蕾莎」(Maria Theresia,也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唯一一位女性統治者),她將宮殿改做為畫作的收藏之用,後來更是整合了原本位於霍夫堡的藝術收藏品,並開放給公眾參觀,使其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館之一。
雄偉的美景宮
想要前往美景宮,可以搭乘路面電車「D」路線到「Schloss Belvedere」站,下車後就能直通美景宮的側門;或是搭乘地鐵「U1」線到「Südtirolerplatz」站,下車後步行約15分鐘也可抵達。我們住在「維也納中央車站」(Wien Hauptbahnhof)附近,走過去美景宮約需20分鐘路程,邊走邊逛還滿愜意的呢。
美景宮周邊交通圖(圖片來源:Google Map)
離美景宮最近的路面電車站「Schloss Belvedere」,一下車就是美景宮的側門
從維也納中央車站往美景宮前進,路上的房屋有著繽紛的色彩,一路逛過去很是愜意
通往美景宮大門的林蔭大道
美景宮的大門
美景宮的範圍內有「上美景宮」(Oberes Belvedere/Upper Belvedere)、「下美景宮」(Unteres Belvedere/Lower Belvedere)、和廣闊的「花園」(Garten/Garden),其中上美景宮跟下美景宮是兩座巴洛克式的宮殿,現在都規劃成美景宮美術館,收藏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奧地利藝術作品,還有席勒(Egon Schiele)、莫內(Claude Monet)、梵谷(Vincent van Gogh)等藝術家的作品,而其最大的亮點是收藏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克林姆畫作,因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美景宮建築物分佈圖(圖片來源:美景宮官方網站)
除了精彩的藝術作品外,宮殿本身的建築也相當有可看性,巍峨的「上美景宮」(Oberes Belvedere/Upper Belvedere)矗立在一座大水池前,在美景宮建築群裡來說是較晚落成的部分,對稱式的設計風格讓其雖然不大、但視覺上顯得雄偉,上美景宮的形象也用於奧地利發行的20 cent歐元硬幣上,極具代表意義。
上美景宮建築
若要進入上、下美景宮參觀,要到上美景宮旁的售票處購票,這兩處美術館因展覽內容不同而分開售票。上美景宮藏有現今最完整的克林姆畫作,還有許多奧地利畫派及法國印象派的作品,是我們參訪的重點,參觀的票價是一人15 €(2017年的票價,2022年的票價是15.9 €);而下美景宮藏的作品以現代藝術為主,雖然也有收藏部分克林姆的畫作,但考慮到時間跟作品的精彩度(好吧,是我對現代藝術沒有興趣…),我們沒打算過去拜訪。
售票處
我們明明是下午4點多才到,卻遇到超長的排隊人龍,排了一下子才買到票
我們的票券
因為上美景宮僅開放至晚上6點,我們買完票就趕緊入場參觀,先從一樓(Level 0,也就是Ground Floor)開始參觀。
上美景宮樓層圖(圖片來源:美景宮官方網站)
入口大廳就是著名的「Sala Terrena」,潔白的大廳因結構問題曾重建過,四根人形立柱上還可看到修復的痕跡。
潔白的Sala Terrena
沿著參觀路線往西翼(WestWing)前進,首先抵達的是有著繁複壁畫的「Large Summer Drawing Room」,這裡的壁畫相當精美,某些角度看還有特殊的3D效果,搭配展廳內的雕像更顯唯美。
精美的壁畫
展廳內的古典雕像
彷彿漂浮在牆壁之上的女神像
之後幾個展廳展出了許多宗教繪畫,包括版畫及祭台畫,因為不是我們喜歡的主題,快速晃過。
各種的宗教畫作
一樓區域的最後一間展廳一樣有典雅的壁畫,裡面放了幾座雕像,從這邊又可以接回入口的大樓梯,拾級而上就是美景宮最精華的展區。
有著典雅壁畫的展廳
人物塑像
往二樓的階梯
美麗的梯間
梯間可透進微微的天光,光線很美
到二樓後會先抵達漂亮的「Marble Hall」(大理石廳),這座挑高兩層樓的梯間曾被用來做為接待來賓的前廳,紅棕色的大理石牆面搭配鍍金裝飾讓這裡顯得金碧輝煌,搭配穹頂的精美的壁畫呈現出的立體效果,具具展現了宮殿主人的豪氣,是整座美景宮最光彩奪目的廳室。
Marble Hall
精美的壁畫
二樓(Level 1)的展廳最有人氣,鎮館之寶的「吻」(The Kiss)就放置在這裡,這幅畫可說是克林姆的代表作,也是我認識這位畫家的開始。
滿滿的參觀人潮
克林姆是奧地利著名的畫家,擅長在油畫之上添加金箔、銀、白金等異材料來增加畫面的豐富性,而其著名的幾幅畫作都有這樣的風格,「吻」的是以一對擁抱在一起的男女為主題,彼此纏繞的身軀、以金箔裝飾的繁複衣裙、腳下盛開的花草,整個畫面看起來既浪漫又唯美,讓不愛象徵主義(Symbolism)的我們也為之傾倒。
吻的畫作真跡
整張畫作金光閃閃
一旁還擺一張可供拍照用的看板
除了大名鼎鼎的「吻」之外,美景宮內還收藏了多幅克林姆的創作,如一樣結合了異材質的畫作「Judith」及「Freundinnen」、細緻又浪漫的「Adam und Eva」、多重人體纏繞的「Die Braut」等,還有寫實畫風的「Frauenbildnis」、戶外景物的「Allee zum Schloss Kammer」等,風格各異但都能看出克林姆的繪畫功力,喜歡克林姆畫風的人可以看得很開心。
Judith
我還滿喜歡Judith這幅畫的呢
Freundinnen
Fritza Riedler
Johanna Staude
Adam und Eva
Die Braut
Frauenbildnis
Allee zum Schloss Kammer
二樓主要是收藏19世界的現代藝術畫作,同時也收藏了部分古典巴洛克風格的作品,這種衝突性的擺設方式還蠻出人意料的。但這一區我唯一喜歡的還是克林姆,現代藝術的畫風跟呈現方式真的不是我的菜呀。
古典畫作還是比較順眼
孟克(就是「吶喊」的作者)的「Männer am Meer」
三樓(Level 2)展區主要是寫實派與印象派的名家創作,也收藏了幾幅雷諾瓦、莫內、與梵谷的作品,當然也有許多巴洛克時期的作品,讓我在這一區看得非常開心。
巴洛克畫作
一整面牆的頭型創作,蠻可愛的
Jacques Louis David的「Napoleon am Großen St. Bernhard」,他堪稱是最常畫拿破崙的畫家
雷諾瓦的「Nach dem Bade」(After the Bath)
梵谷的「Die Ebene von Auvers」(The Plain of Auvers)
莫內的「Eine Allee in Monets Garten in Giverny」,好喜歡這幅畫的色調
Johann Baptist Reiter的「Schlummernde Frau」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無法一幅一幅地欣賞美景宮的畫作,感覺才逛沒多久就到了美術館閉館的時間(只預留兩個小時完全不夠!),如果想悠閒一點欣賞這些精美的畫作,應該要留個半天慢慢看比較好。還好雖然美術館關門了,偌大的「花園」(Garten/Garden)仍是免費對外開放,華麗的花園左右對稱,中央有座海神噴泉,就位在上、下美景宮間,雖然我們到訪的期間少了艷麗的花朵點綴其中,逛起來有些蕭瑟,仍不減其可看性。
從上美景宮看花園
少了繽紛的花朵還是相當有可看性
花園內的雕像與上美景宮
海神噴泉的雕像
剛下過一場雨,上美景宮上方有一道彩虹
花園中正在搭建一座涼亭,好浪漫
從花園拍上美景是極其代表性的景色
「下美景宮」(Unteres Belvedere/Lower Belvedere)也收藏了許多畫作,多以現代藝術為主,也有展出了幾幅克林姆的作品,但我對現代藝術真的沒興趣,而且這個時間美術館也已經閉館了,我們看看外部建築就離開了。
下美景宮
美景宮是我們維也納之旅的第一站,雖然這裡的收藏品並不算太多,但風格獨特的克林姆畫作讓我們對現代藝術有了新的認知,如果喜歡這類型作品的人應該會逛得不亦樂乎。即使對美術館沒有興趣,也很推薦到美景宮的花園走走,不只可以漫步在精心雕琢的花圃及林木,還能欣賞雄偉的宮殿建築,讓人不虛此行。
夕陽餘暉下的美景宮
逛完美景宮千萬別錯過附近的好吃豬肋排店Salm Bräu:~邂逅多瑙河.三都之旅~維也納推薦必吃的美味豬肋排.Salm Bräu (待補)
Info:
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
Add.:Upper Belvedere, Prinz Eugen-Straße 27, 1030 Vienna, Austria
Open Hours:Mon.-Sun. 10:00-18:00
Website:https://www.belvedere.a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