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貼近清邁的歷史文化,來一趟城牆巡禮再適合不過
「清邁」--蘭納(Lan Na)王朝曾經的都城,走過了七百多年光陰,古城內的蘭納式廟宇建築讓曾經的輝煌仍留存在這片土地上,而環繞著古城區的紅色磚牆以及五座雄偉的城門,更是訴說著當時古城的繁華盛況。拜訪過古城區內著名的Wat Phra Singh (帕邢寺)及Wat Chedi Luang (柴迪隆寺),讓我們對清邁古城的歷史有了粗淺的認識,那一座座散落在古城週邊的磚牆,卻是靜靜地訴說著它們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於是,我們選一個略帶涼意的日子,騎著車繞行城牆逛一圈,用不同角度欣賞這座古城。
屹立至今的紅色磚牆,記錄著清邁悠遠的歷史
清邁古城原本是有兩道城牆的,外城牆是土牆、內城牆才是紅磚牆,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城牆,是由卡威拉(Kawila)在18世紀末時,將清邁從緬甸人的佔領中奪回來後才修復的。紅磚城牆、四個城角遺跡、五座城門、再加上護城河,建構出方形且保存完整的古城區。
1893年的清邁地圖,古城區的輪廓相當完整(圖片來源:泰國清邁象 Chiang Mai Elephant FB)
清邁的古城門地圖(圖片來源:Google Map)
騎著機車沿著城牆繞行,一段一段的牆體矗立在護城河邊,環繞著方形古城的護城河裡有著潺潺的流水,彷彿能為這座城市洗去一些暑意。河畔滿是綠意,沿岸都有充滿不同造型的橋樑橫跨在河上,如果有時間、能在護城河畔散步一定很享受。
馬路旁就是護城河
滿是綠意的護城河
木橋
好喜歡這裡的風景
有造型的水泥橋
紅磚的城牆有些已然頹圮、有些仍然屹立不搖,以前的清邁人民就是用造護城河時挖出的泥土修建城牆,然後再疊上磚塊,頂端做成佛寺界碑的形狀。
一段一段的城牆遺跡
保存至今的五座城門仍是清邁古城的主要出入口,而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位於古城東方的「塔佩門」(Tha Pae Gate),這座城門是老百姓往來的城門,也是清邁城的迎賓門,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城門,連接城門的Rachadamnoen Road是古城裡最熱鬧的一條商業街,著名的星期天夜市(Sunday Night Market)也是在這條路上舉行,讓這裡從早到晚都人氣滿滿。
塔佩門
保存完整的城門
與塔佩門的合照
完整的城牆
塔佩門前的廣場人潮眾多
廣場上除了人之外,還有滿滿的鴿子
北邊的「白象門」(Chang Pauk Gate)是清邁的眾城門之首,也是古城創建的起點,白象在泰國是王室的象徵,蘭納王朝時期,這裡也是專屬於國王的出入口,雖然城牆保存不若塔佩門完整,仍具有濃重的歷史意義。
白象門
到此一遊照
看不懂的碑文
連接城門的城牆
城門前的廣場
我們原本想繞著城牆騎一圈,拜訪剩下的三個城門,卻在離開白象門不久,就被路邊的「羅摩利寺」(Wat Lok Moli/ Wat Lok Molee)吸引了全部的目光,決定改變行程,先來逛逛這座氣勢恢弘的寺廟。
路過被吸引而停留的羅摩利寺
羅摩利寺的建造年份不詳,但曾在1367年的文件中被提到過,是少數幾座經歷與緬甸的戰爭後依然保存下來的寺廟,因其本身建築年代久遠,少了一般寺廟常見的金碧輝煌,多了一些歷史的滄桑感,更加引人入勝。
蘭納廟宇建築與佛塔
精緻的大門
羅摩利寺主殿
主殿內有座黃金佛像,據說佛像的髮髻內還藏有舍利,讓這座寺廟的地位更為崇高。
主殿
主殿內的佛像
主殿的天花板相當精緻
主殿前有兩顆金銀樹,是用來讓信徒祈福使用,在菩提樹葉寫下心願,再掛到樹上就能完成祈福儀式。金色或銀色的菩提樹葉非常精美,還印上不同的生肖圖騰,可以選擇自己的生肖來使用。主殿旁還有十二生肖的陶塑,只是豬的後方還放了一隻大象,難道泰國真的有人屬大象嗎?
金銀樹
投錢就能自己拿一片菩提樹葉寫下心願、掛在金銀樹上
樹葉上還有生肖圖騰,好有趣
主殿旁的十二生肖陶塑
為什麼有大象呢?
主殿後方有一座磚造的佛塔,也是廟裡重要的古蹟,佛塔上隨意擺上幾座佛像,還有些中國的神祇,非常有趣。
大佛塔
通往佛塔的門
高聳的佛塔
佛塔上的中國神祇
羅摩利寺是我在清邁最喜歡的一座寺廟,因為這裡的古樸與清幽,讓它不像古城區的寺廟那樣商業化,雖然交通略為不便,還是相當值得來這邊走一走。
走訪清邁古城,當然也不能錯過為古城外圍的「屏河」(Ping River),這裡是清邁水燈節放水燈的地方,水燈節也是我們最想再來清邁的動力,白天的屏河雖然有些黯淡無光,不知道當成千上萬的水燈漂流其上時,這裡會是多麼的迷人。
屏河(Ping River)
下次我們要來放水燈!
清邁有許多迷人的角落,短短6天5夜的行程真的走也走不完,花上短短的半天,感受一下清邁曾經的過往風華,也是段讓人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