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偉大的城市,都有一條孕育文化的重要河流流經,就像流經倫敦的泰晤士河、流經巴黎的塞纳河一樣,流經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Vltava),也可說是布拉格文化的起源。
西元7世紀時,開始有居民沿著伏爾塔瓦河兩岸建立起村落,發展至西元13、14世紀,布拉格已然是座繁榮的大城市。為了連接伏爾塔瓦河的兩岸,河上矗立了17座橋,而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遊人如織的查理大橋(Karlův most/Charles Bridge)。
伏爾塔瓦河
查理大橋的原址是座多災多難的木橋,在西元1357年時,查理四世下令於木橋的原址興建石橋,由建造聖維塔大教堂的名建築師Petra Parléře設計及興建。石橋的建造工程歷經了45年,一直到1402年才興建完成,再度兼負起連接布拉格城堡區、小區與舊城區的重任。
查理大橋長516公尺,寬達9.5公尺,下方由16根橋墩支撐,橋身鋪設砂岩塊,可說是中古歐洲建築的頂尖之作。這座大橋歷經了多次洪水氾濫的侵襲及數次的修復,至今仍屹立不搖並保持著中古時期的風貌,為美麗的布拉格增添了獨特的風味。
伏爾塔瓦河及查理大橋
走過連接舊城區的舊城區橋塔(Staroměstská mostecká věž/Old Town Bridge Tower)就可以登上查理大橋,這座高40公尺、建於14世紀的橋塔是座型態優美的哥德式高塔,舊城區的火藥塔就是模仿橋塔的造型而建的。爬上城塔後可以眺望整座查理大橋的風光,但是我們到訪的時間橋在整修中,上了鷹架的橋面實在不太吸引人。我跟老大選擇不上橋塔,黃小蓮跟陳少爺上了橋塔之後超後悔,連照片都沒有拍。
舊城區橋塔造型優美,如果橋面不是正在整修,登上橋塔必然是幅令人難忘的好風光
在1975年大規模的整修後,查理大橋改為僅供行人徒步遊覽,不允許任何車輛通行。也因此,橋上除了滿滿的遊客之外,也聚集了不少的街頭藝人跟攤販。如果想避開橋上的人群,可以選擇在清晨或黃昏過來走走,享受查理大橋上難得的清靜。
橋上除了遊客外就是街頭藝人跟攤販了,通常黃昏時分攤販就會離開,還這座橋一個清靜
漫步在這條座落於伏爾塔瓦河上的名橋時,一定不會錯過兩側護欄上30座巴洛克式的聖者雕像。這些雕像是在17世紀末~20世紀前半才陸陸續續加上去的,每一座雕像都有一段相關的傳說,為查理大橋增添了許多神話的色彩。只是,這些雕像於1965年全換為複製品,真品保存於布拉格的國立博物館。
寬敞橋面上的聖者雕像群
每座雕像都有個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聖約翰‧內波穆克(Jan Nepomucký/St. John of
Nepomuk)的雕像,他在1683年被豎立在橋北側的正中央,是第一位站上查理大橋的雕像(想更了解聖約翰‧內波穆克的故事,請參考這篇)。雕像下方有一塊浮雕,左邊是皇后告解的情形,右邊則是士兵對母親及小孩施以暴力,以及聖人被拋入河中的情景。
傳說摸了聖約翰‧內波穆克雕像能帶來好運,所以雕像的底下總是擠滿了拍照和搶著摸浮雕的人群。黑色的浮雕已經有好幾個地方已經被摸到金光閃閃,不過正確的位置,應該是要摸右側浮雕中那個被投入河中的小小人像,也就是聖約翰‧內波穆克才對(為了怕摸錯,我每個亮晶晶的地方都摸了,哈)。
雕像底下被摸到金光閃閃的浮雕
由於雕像實在太多了,我雖然很想拿著旅遊書一尊一尊比對跟拍照,整修區的雕像身上被鷹架跟帆布覆蓋,讓我連拍照的慾望都沒了。
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Xavier)像,雕像下方扛著雕像的人有2個東方人呢
聖弗朗西斯波吉亞(St. Francis Borgia),造型非常柔美
聖諾貝爾特(St. Nobert)、瓦茨拉夫(Wenceslas)、西吉斯蒙德(Sigmund)雕像
走過查理大橋,就會來到布拉格的小區(Prague Lesser Town)。小區從西元8世紀開始有貿易活動後,一直發展至今,雖然跟舊城區一樣都是石版街道,卻散發著完全不同的寧靜典雅風情。
沿著熱鬧的Mostecka街可以走到小區廣場附近,小區的重要景點都在這小巧的廣場周圍。
寧靜的小區街道
小區廣場(Malostranské náměsti/Lesser Quarter Square)建於13世紀中,廣場中央及周圍被教堂與宮殿圍繞,雖然是布拉格第二大的廣場,卻不像舊城廣場那樣滿滿都是遊客。我很愛這樣的寧靜,讓我們能在中古世紀的建築群裡享受優雅的時光。
小區廣場
小區廣場上最知名的建築就是聖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áše/St. Nicholas Cathedral),這座教堂從1703開始由著名的波西米亞巴洛克建築世家Kryštof Dientzenhofer負責興建。整個教堂從起造之初,歷經半世紀,由3個建築師接力建造才終於完工。
它的完成也帶領了布拉格建築進入巴洛克時代,也因此,這座教堂堪稱是布拉格的巴洛克建築頂尖代表作。
巴洛克式建築的聖尼古拉教堂
與舊城區的聖尼古拉教堂一樣,小區的聖尼古拉教堂也是重要的音樂演奏場所。因為1787年莫札特居留在布拉格時曾在這裡演奏過,當莫札特死於維也納時,有4千多名市民聚集於聖尼古拉教堂為他追悼;因此,教堂常常都會舉辦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多為莫札特的作品。我們沒進去聽音樂會,也不想付門票費進教堂參觀,所以沒機會欣賞到教堂的內部。
教堂的巴洛克式立面
除了聖尼古拉教堂之外,廣場上還有座黑死病紀念石柱,這是1715年為了紀念黑死病疫情結束而豎立,石柱上有座聖三位一體的雕塑(Morovy sloup Nejsvetejsi Trojice/Column of the Holy Trinity)。目前石柱所在的廣場看起來就像一座停車場,不仔細看還蠻容易錯過的。
石柱上精美的雕刻
沿著Karmelitska街繼續在小區散步,途中會經過布拉格的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勝利瑪麗亞教堂(Kostel Panny Marie Vitěžné/Church of Lady Victorious)。這間教堂有座非常知名的聖嬰像,據說聖嬰展現了許多神蹟,讓布拉格居民逃離了黑死病及戰爭的威脅,也因此很多信徒紛紛捐贈聖袍給聖嬰,教堂後方還有座展示聖嬰聖袍的博物館。
勝利瑪麗亞教堂
小區還有許多值得細細參觀的景點,包括各國裝飾精美的大使館、耐人尋味的小店、還有許多咖啡館及餐廳,認真逛起來可是會流連忘返呢。我們沒留多少時間在小區參觀,或許這是下次再來的好藉口!
路邊造型獨特的餐廳
-------------------------------------順遊新城區.跳舞的房子---------------------------------------
從小區沿著伏爾塔瓦河河岸往新城區走,可以在河岸邊發現這棟跳舞的房子(Tančící dům)。跳舞的房子是荷蘭國民人壽保險公司大樓的綽號,是知名建築師Frank Gehry和克羅埃西亞籍建築師Vlado Milunic於1995年完成的作品。
雖然在古典的布拉格市區出現這麼一棟造型獨特的建築有點突兀,不過其特殊的設計還是相當吸睛,這棟建築還在1996年獲選最佳建築設計獎呢。
這房子的姿態就像在跳舞一樣
很多人到布拉格時,都會到這裡來欣賞房子跳舞的優雅姿態;如果看膩了古典建築,到這裡走走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