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DSC02123.JPG

大吳哥方正的城內紀錄了歷代國王的建設與功績,是來吳哥窟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大吳哥(Angkor Thom)是吳哥王朝的最後一座都城,正方形的城墎內擁有5座城門、無數石像、各式建築,這裡曾是吳哥人民政治與信仰的中心,卻在漫長的時間洪流中,從繁華的都城、到被湮沒在高大的叢林,從被人遺忘的廢墟、到今日備受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吳哥的遺跡包含巴揚寺(Bayon)巴芳寺(Baphuon)「空中宮殿」(Phimeanakas)聖琶麗寺(Preah Palilay)「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癲王台 (Leper King Terrace)等等,適合停留個半天細細參觀。

00-Dtempguidemap_10.jpg

大吳哥的地理位置(圖片來源:Angkor Tour Guides)

00-Map_of_Angkor_Thom_700.jpg

大吳哥景點地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天剛破曉,我們就開始大吳哥的參觀行程,第一站從巍峨的南門(South Gate)開始,嘟嘟車司機讓我們在南門前下車,走過橫跨在護城河上的橋面道路,進到大吳哥的範圍內。曾經輝煌的吳哥王朝沒留下多少屬於它的文字記載,其中最可考的並非當地的史書,而是來自中國的元朝使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其中關於「城郭」的記載對於大吳哥的城門敘述相當詳盡。

 

『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皆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

 

大吳哥總共有五座城門,其中在東門旁還有另一座「勝利門」(Victory Gate),建造在環繞著大吳哥的護城河之上。

01-DSC02114.JPG

南門

03-DSC_0946.JPG

 

03-DSC02120.JPG

大吳哥的護城河

04-DSC_0119.JPG

位在東方與南門形貌相仿的勝利門

 

『橋之兩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

 

橋兩側共54尊神像,面對南門的左側為慈眉善目的善神、右側是面目猙獰的阿修羅(又稱為惡神),善惡兩邊的諸神以手捧住蛇神身體拔河的畫面,正好組成了一幅乳海翻騰的畫面,生動地表現出印度教中的創世神話。有些雕像的頭已經被風化或盜走,古蹟修復的團隊以精緻的雕工復原曾有的諸神頭像,古今交錯間卻有些格格不入,也許,被錯過的時間與歷史,是怎麼樣都無法的修補的吧

04-DSC_0929.JPG

 

05-DSC02108.JPG

七頭蛇神「那伽」(Naga)

06-DSC02113.JPG

 

07-DSC02110.JPG

 

08-DSC02117.JPG

和藹的善神

10-DSC_0939.JPG

 

11-DSC_0950.JPG

 

12-DSC_0954.JPG

面目猙獰的阿修羅

 

『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五,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

 

通往大吳哥的城門高達7公尺,城門上有著4Jayavarman VII(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頭像,俯瞰著來往於大吳哥的人們,別具氣勢。

14-DSC02126.JPG

 

15-DSC02134.JPG

南城門

16-DSC_0958.JPG

城門上的闍耶跋摩七世微笑頭像

17-DSC02143.JPG

進入大吳哥後另一個方向的城門

18-DSC_0963.JPG

巨大的頭像

 

短短幾公尺的城門建築,對照周達觀栩栩如生的敘述,與現今的面貌幾乎絲毫不差(只是現在沒有金箔裝飾了),吳哥王朝的輝煌時期一定更讓人驚艷。

19-DSC02132.JPG

到此一遊照

 

大吳哥最精華的建築當屬巴揚寺(Bayon),我們在前一天已經參觀過這座寺廟,嘟嘟車司機直接載我們到巴芳寺,讓我們從這裡開始,沿著大吳哥重要的建築群走一圈,最後在癲王台附近的停車場會合。

20-IMG_20180225_100519.JPG

大吳哥古蹟群的建議路線圖,我們根本沒照指示亂走

 

巴揚寺的參觀紀錄:~微笑.吳哥~小圈.高棉微笑閃耀巴揚寺(Bayon)

 

「巴芳寺」(Baphuon)11世紀中葉吳哥王朝Udayadityavarman II(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時期所建,是用以獻給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神的國寺,是大吳哥內最高的建築。通往巴芳寺的引道長達170公尺,下方的石柱上雕有蓮花,兩側還有水池,景色相當優美。走在長長的引道上,看著遠方的寺廟,讓人不得生出一股崇敬的心,這就是偉大建築的魔力呀。

21-DSC_0973.JPG

走吧,前往巴芳寺探險去!

22-DSC_0978.JPG

走過長長的引道才能抵達巴芳寺

23-DSC_0979.JPG

高聳的巴芳寺

24-DSC_0990.JPG

 

25-DSC02163.JPG

引道下方的蓮花柱

26-DSC_0991.JPG

引道兩側的水池

 

引道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半頹傾的塔門,走過塔門後可見兩旁草地上有序地排著一個一個的石塊,這些石塊是當時法國人為了修復巴芳寺而拆下的寺廟建築,修復工作還來不及完成,赤棉政權就席捲了這個國家,一番屠殺、迫害、破壞之後,原先留下的修復資料與相關人員也因戰亂而遺失或死亡,無法歸位的石塊只能靜靜地躺在這裡,紀錄古蹟修復時曾面臨的無解人禍。

27-DSC02156.JPG

 

28-DSC_0011.JPG

巴芳寺的塔門

29-DSC_0006.JPG

塔門旁保存完整的水池

30-DSC_1001.JPG

 

31-DSC_0021.JPG

無法復原的寺廟建築石塊

 

巴芳寺採用須彌山的形式建造,由三層的須彌台(意指象徵須彌山的平台)如金字塔層層向上組成,進入寺廟範圍後還要繞到南側的階梯才能往上爬。懼高的我戰戰兢兢地爬上第二層平台後就腿軟了,索性跟娘親坐在這裡納涼,讓老大跟爹爹結伴去登高。第三層平台殘存的建築已不多,只剩整齊的廊柱還屹立不搖,這邊還有一座往上的金字塔建築,因為安全考量不開放登頂。老大下來之後非常慶幸我沒有上去,不怕高的他都覺得下樓的時候非常可怕,我如果上去的話應該會卡在那邊哭著下不來。

32-DSC02161.JPG

寺廟大門

33-DSC_0013.JPG

寺廟建築

34-DSC02168.JPG

層層往上的金字塔型建築

35-DSC_0031.JPG

開放登頂的南側樓梯

36-1-DSC02190.JPG

 

36-2-DSC02199.JPG

 

36-DSC02178.JPG

第二層的建築

37-DSC02180.JPG

遊客不多的巴芳寺非常吸引人

38-DSC02188.JPG

登高望遠

41-DSC02222.JPG

第三層的廊柱

42-DSC02223.JPG

上層還有座往上的金字塔

43-DSC02239.JPG

上樓容易下樓難呀

 

回到地面後,我們還繞到寺廟西方去看傳說中的臥佛,還真能隱隱約約看到臥佛的樣子,好特別呀。

44-DSC02251.JPG

 

45-DSC02262.JPG

傳說中的臥佛

 

離開巴芳寺後,我們沿著指標往空中宮殿前進,走在石塊散落的紅土小道上,彷彿真的在叢林中探險找尋遺跡一樣,讓我興致高昂。

46-DSC_0063.JPG

 

47-DSC_0068.JPG

 

48-DSC_0073.JPG

跟著指標前進,走叢林間的小路到空中宮殿

 

「空中宮殿」(Phimeanakas)雖然名為宮殿,但並不是真正的王宮,建築本身是由三層長方形的須彌台重疊而成金字塔形建築,象徵須彌山,各層須彌台的四角裝飾著獅子或大象,由紅土磚塊建造而成。

49-DSC_0075.JPG

 

50-DSC02288.JPG

 

51-DSC_0078.JPG

空中宮殿

 

其内中金塔,國主夜則卧其下,土人皆謂塔之中有九頭蛇精,乃一國之土地主也。係女身,每夜則見,國主則先與之同寢交媾,雖其妻亦不敢入。二鼔乃出,方可與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見,則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則必獲災禍。

 

根據周達觀的紀錄,在空中空殿內有一座金塔,國王每天晚上都必須到金塔中就寢,並與的九頭蛇精幻化而成的女人同寢交媾,不然會有災禍發生。我在參觀的那時跟老大講了這個傳說,我們一致認為國王真的好辛苦呀,光是每天爬這麼高的塔都腿軟了吧。

52-DSC_0081.JPG

有體力的人可以爬上空中宮殿,但我們一致認為這個工作留給國王就好,哈哈

53-DSC_0085.JPG

空中宮殿前的大水池

 

繼續往叢林深處前進,幾乎要迷失方向時,一座幽靜美麗的寺廟乍然出現,吸引我們全部的目光,這座杳無人煙的聖琶麗寺(Preah Palilay)13世紀後半Jayavarman VIII (闍耶跋摩八世)時代的佛教寺廟建築,附近還有當地人供俸的佛祖金身。15世紀後,聖琶麗寺因宗教關係被印度教教徒破壞,隨之添上幾許印度教的建築特色,我們都很喜歡它隱身在森林中的清幽感。

56-DSC02313.JPG

 

57-DSC02316.JPG

聖琶麗寺

58-DSC02320.JPG

寺廟前的平台

59-DSC02323.JPG

佛祖的大金身

 

在當地人的指示下,我們往另一個方向前進,有著精美雕刻的「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癲王台 (Leper King Terrace)就矗立在大馬路旁。癲王台傳說曾是國王的火葬場,牆上有多達67層的橫列神像,雕刻精美讓人目不暇給。連接著癲王台的是長約300公尺的鬥象台,建於Jayavarman VII(闍耶跋摩七世)時期,傳說是以前的閱兵台,也有一說是吳哥時期王宮建築的基座,只是上方的木造建築早已毀損,不管是哪種用途,都讓人相當讚嘆古吳哥人的建築手法,讓人嘆為觀止。

60-DSC_0115.JPG

 

61-DSC_0104.JPG

 

61-DSC02330.JPG

癲王台

62-DSC02329.JPG

可循階梯爬上癲王台,也可順著路走進內部

64-DSC02337.JPG

 

65-DSC_0109.JPG

 

65-DSC02338.JPG

鬥象台

66-DSC_0106.JPG

壯麗的鬥象台建築

67-DSC_0111.JPG

牆上的雕刻

69-DSC02346.JPG

神鳥Garuda的雕像

70-DSC02347.JPG

鬥象台對面是十二生肖塔,我們只有遠遠看,沒時間去細細觀賞

 

結束了大吳哥的參觀行程後,本來想請嘟嘟車司機載我們回飯店睡個午覺再出發,嘟嘟車司機一臉凝重地說這樣的話我們的行程一定走不完,我們不忍他為難,只好打起精神繼續接下的行程,回台灣之後真的很感謝他的堅持,讓我們的吳哥之旅因為他而更加完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